一百五十四节 钱业大难

    一百五十四节 钱业大难 (第2/3页)

    他说:“这些原本我也不知道,上次向东夏借款,我也以为东夏那边国库和官庄一回事儿,长月这边有他们官庄上的人,手里持的有两国结算的货币,给他张口,不给,等着国库运钱,加上言语之间零星的迹象,我才醒悟过来,人家官庄和国库是分开的。现在呢?陛下拿国库做银根,却不是划给钱庄作银根,天下的百姓他们会认为陛下把他们的金银都收刮走,到国库去了,甚至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连国库和内府都不分,认为这些金银成内府的,他们会把钱存进来吗?要是打仗了呢?”

    说着喘着气,说着喘着气,口齿也不伶俐。

    这国库、官庄倒来倒去,皇帝一头雾水,甚至觉得自相矛盾。

    你说历朝历代,发大额钱,印钞的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却给我看东夏的十两官票,你说矛盾不矛盾?

    你说来说去,东夏不就是这么干了吗?

    为啥东夏能干,我就不能干呢?

    他东夏多大?

    我靖康多大,他能干的,我还干不了?

    皇帝缓缓地说:“朕意已决。大不了朕派兵,将商人的金银全拢来,让他们行钞,到他们手里都是钞,还能不用朕的官钞?”

    说这么多都白说了,杨绾又急又气,心里一阵绞痛,忽然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把杨绾救治过来送走,皇帝开始在宣室踱步。

    怎么去想,都没有错,怎么就不行呢?

    你看……朕把钞印好,让持三分堂银票的人来换,换了之后呢,三分堂再把他的银子挪到国库里,百姓们不着急了,国库也有钱了。

    就这么干。

    既然杨绾在自己面前说翻白眼就翻白眼,看来他是没法带病来主办这个事儿的,让谁主办呢?

    对了。

    对了,对了,朝臣之中,都说李卫擅长理财。

    皇帝定下来了,就李卫了,他要是干成,就没人说他是先父的幸臣,他要干不成,朕正好拿他开刀。

    他心急,李卫便不得不连夜进宫。

    两人谈了一夜,第二天,官坊中有些人就挪了位置。

    第三天,就出来一堆。

    皇帝和李卫一起跑去看,李卫看了就说:“还不行。这不行。这纸容易烂,这票面也要改进,这个章子,这个章子也不对。”他故意的,他想让皇帝自己说可以了,可以了,然后力主发钞,出问题,就少些这人。果然,皇帝等不及了,说:“眼下救钱如救火,先用着,后面你再改。”

    当天下午,这一堆前就撒向长月了。

    这还不是要紧的,钱送到钱庄中去,钱庄必须按照面额,把金银交给官府带回去,一时之间,钱业哀鸿遍野。不少东家二话不说,没有想好的,暂时先关门,掌柜伙计全藏起来,想好的,立刻决定清算结业,有人一问,张口就说:“我们也清算。不干了。与其金银被朝廷收走,挤兑倒闭,不如我们自己核算一下账务,清算得了,清算下来,我们信誉还在,将来能东山再起。”

    皇帝这下真慌了,他在宫殿里咆哮:“这群商人怎么就敢?他们这是想干什么?他们也清算?朕的钱不是钱吗?”

    接下来几天过去,硬夺都夺不来,金银都被深埋……两个藏起来的钱庄掌柜被找出来,官府要拿他们杀鸡儆猴,午门外说砍就砍,但这只是个开头,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