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节 大后方

    一百零一节 大后方 (第1/3页)

    吃完饭,是要送健威走。健威是以夏人的身份归国,要走也一样要由夏使馆照会靖康官府,拿到批复过的通关文碟。按健布的理解,近几年,靖康和东夏的关系敏感、复杂而不失紧张,这个过程也许要花费些时日,只怕自己还是要领健威回家住。却没想到,与李时珍一道,经过盘问去了夏使馆的文牒司长办,却是一所光线很好的厅堂,东夏司员清一色隔着长桌朝向大门正坐,出关前往东夏的人排成竖排;转脸巡视,成排的人群还细分为“公务照牒”,“商会照牒”,“转迁照牒”,“归夏照牒”……健布从不曾见哪一国的使馆是这样办理通关文书的,不由暗怪自己留意得少,今日才会觉得像来到截然不同的世界,关键是眼前往东夏的人有点多,厅里不细数,怕是也好几百人,而且办事的人仍是源源不断从外头进来。

    不及健步吃惊完,李时珍喊他们前往“归夏照牒”去办过所,排在一排人的后面,健布想问李时珍点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问起,只是说:“人好多呀。都是你们夏人吗?”问是问得傻,根本不像一个位高权重数十年,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的人。

    李时珍却不厌其烦地解释说:“也有老国人,也多,经商的,迁徙的,都很多。”

    他说靖康,有时候会用“老国人”这个词,说是他父亲去了东夏,从他父亲那儿得来的习惯,称呼靖康为“老国”。

    正说着,旁边传来惊喜声:“阿珍。是你呀。”

    健布随着李时珍扭头,就见旁边冲出一位年轻人,穿着东夏制式的毡料大衣,裹条黑色皮围巾,身材高大,一只手已经按在李时珍的肩膀上。李时珍也惊奇起来,喊道:“夏至君呀。”

    明明也是个少年?

    夏至君呀。

    夏至?

    不过,健布确信,李时珍他乡遇见故人。

    这个故人不但和李时珍相熟,而且热情异常,嗓门奇大无比:“阿珍呀。你也出国了?公干吗?世界真小,这里都能遇到同窗?还不只一个……”他扭头大喊:“陈三金,陈三金,你让别人替你,你出来一下,来看时珍呀。”

    他朝向的是厅里的一个小室,大冷天的,不断有人整齐进去,坦衣而出,这时,有个年轻人慌张出来,却是穿着一样的东夏制式衣物。

    李时珍给那人扬了一下手,带着喜色向健威和健布解释:“他们都是我小学的同窗,没想到都在靖康。”

    健布问:“一起启蒙的同窗?”

    他说完就意识到错误,东夏好像开了很多的小学……这些小学里一起上学的学生,应该不算私塾启蒙吧。

    夏至大声回答他:“一个班过。”说完又嚷:“陈三金与你一样读了医,在使馆从事移民体检呢。我是来带丁的,回我阿爸的家乡带丁到咱东夏。他就在这里从事了,我可是等批下文牒就归国。”

    陈三金腼腆多了,到了跟前,李时珍正要介绍健布爷俩,他却记得提醒说:“阿珍。你是特殊人才,持特牌了吧。你还用排队?”

    健威连忙说:“是我要去,对,是回东夏。”

    健布却脸色有变,迫切问夏至:“你带丁。带什么丁?”

    夏至奇异地看着他,等李时珍略一介绍,笑道:“爷爷。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东夏地大人少,靖康呢,人多地狭,我们缺人。我们大王呀,他出自关陇,很多老部下都出自关陇,他们到了塞外之后,有时托人回来看看,不想很多亲戚朋友都想去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