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谜底

    第一百三十三章 谜底 (第3/3页)

 南之易以及曾经的牟诚华,是走在这个行业最前端的科学家,他们了解下一步的趋势和研究进程,也培育口感好、产量高、少病害甚至不用农药的超级稻有着近乎狂热的执着。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南之易对自己研究的领域,产生了怀疑。

    让南之易产生怀疑的,并不是现在吵翻天的关于转基因到底安不安全之争,反而指向了另一个方面。

    种子公司改良稻种的过程中,农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种植习惯,也受到了很大冲击。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下一代的基因型会重组分离,如果用今年收获的种子播种,产量下降非常厉害。而常规稻种,如果是自留种,大概四五年才会出现产量明显下滑的趋势。

    杂交水稻需要年年购买种子,相对而言利润高,常规水稻四五年买一次种子,利润低得多。

    在利益的驱动下,久而久之,常规稻的选育基本上成了公益性项目,很难推广。

    历史上有些产量高好种植的常规稻,因为没人关注已经消亡。不仅农民手上没有留种,国家种子库里有没有,都很难说。

    物竞天择,不适合时代的东西,本身就很难留下来。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好事,是进步,哪怕有些怀念,也最多一句“想当年”式的感慨。

    南之易却怕千百年来流传的常规稻种,像奶奶经营的小花店一般,被科技、利润、野心,碾碎在漫长的时光中。他怕用自己的一双手,让曾经存在的东西,一个个地消失。

    而且,他似乎比其他人看得更远。

    凌俐似乎能理解他的想法。在天朝,国家大人口多,什么小事用十三亿一乘,都是大事。更何况民以食为天,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叠加,售卖稻种牵涉的市场巨大,其中的利润难以想象。

    哪怕减少百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给种子公司们带来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在利益的驱动下,全国上下几亿亩的稻田,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根本,却长期依靠实验室出品的稻种,农民手里没办法留种,这样的生产方式,真的没问题吗?

    会不会在不久后的将来,所有隐疾堆积造成大面积绝产,引发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

    又会不会让一些心怀不轨的资本家渗透进来,从稻种入手影响到粮食安全?

    南之易的老师,是天朝水稻第一人的郭老,为杂交水稻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据说九十几岁高龄的郭老,身体日渐衰弱,可能也就这几年的事。郭老故去,最有可能继续扛起他衣钵的人,就是南之易。

    就算他没那个野心,可是背后以籼稻为主的南方稻种派系,这些年已经呈现出隐然以他为首的势头。

    如果他继续老师的思路,一心一意优化杂交水稻,研究转基因和杂交的结合,一步步朝着超级稻的方向努力,那么,像山崎种业这样的种子企业,即使经营的是粳稻,也会把他当成尊大神贡着的。

    但是,一旦他走向另一个方向,转而支持常规稻种,以他的影响力,绝对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动荡和不安。这个动荡与不安,并不会因为南北方而有所不同。

    这就是牟华诚那些人想要搞南之易的原因。他们不在乎你有什么情怀动了什么恻隐之心,商人的眼里,惟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