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隔壁的声音

    第三十三章 隔壁的声音 (第1/3页)

    澳门那边的一切手续均已办妥,在港澳两地报章传媒大肆渲染下,陈秉忠凭借澳门体育发展局和社工司的审批文件,很轻松就筹到了六万块的赞助款项,出钱赞助比赛的是澳门一家名为沪西俱乐部的娱乐场所,其老板是在港澳两地都以财力著称的黄浦人。

    为了让这次的拳赛引人注目,现在在九龙城寨孙连荫的拳馆里,武术拳经一窍不通的苏敬贤正初次尝试为两名即将登台的拳馆师傅做武术指导。

    武术指导又叫做动作设计,这一职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展到后来又有以某个龙虎武师为首的‘X家班’组成团队,愈发成熟壮大。

    但是在如今这个年代,香港梨园行还没有在电影行业的冲击下垮掉,戏迷多过影迷,虽然已经有了武打电影,但武术指导的概念还没有兴起。

    “孙师傅,你这一腿应该再踢得高一点,这样看上去才够威。”苏敬贤见孙连荫照自己所说的动作踢出一脚,立刻出言纠正。

    孙连荫皱了皱眉头:“苏先生,我哋习武之人讲求出腿不过腰,中门大开容易被人……”

    “得啦得啦!”苏敬贤连连摆手,他这两天趁鬼佬警司不在才有机会从办公室溜出来,没给两位拳馆师傅教会多少动作,耳朵里反倒灌满了各种拳谚,“孙师傅,我们这次打出的招牌是中华武术表演赛,表演赛你明不明是乜意思?当然是要把观赏性摆在第一位,不然你和郑师傅上拳台一两分钟就分出胜负,点对得起观众二十块的进场门票?”

    “孙师傅,我觉得苏先生讲的有道理,大家切磋讲手,又不是要在拳台上分生死,师父们交的东西未必适合呀!”另一边一名身材矮胖的拳馆师傅顺着苏敬贤的话往下说,劝解孙连荫。

    这为身材矮胖的拳馆师傅姓郑,名叫郑汉声,是元朗乡下一家名为汉声拳馆的师傅,披挂拳一脉传人,也是这次拳台上孙连荫的比武对手。

    起源于HB沧州的披挂拳和白眉拳、咏春拳、螳螂拳一样,都属于小拳种,在如今这个年代与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苏敬贤之所以在一众大小名拳中选择披挂拳当作白眉拳的对手,一来是看准了郑汉声如今拳馆式微,艰难维计,为了拳馆生意对这次比赛安排言听计从的态度,二来则是因为比起其他拳种,披挂拳一脉长拳短打都有,大开大合,打法漂亮,有一定的观赏性。

    “好,我试试。”听到苏敬贤和郑汉声的话,孙连荫点点头,再度出腿。

    别看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