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夏哈利

    第六十六章 夏哈利 (第1/3页)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对不同国家的人种,都具有其特殊的包容性。

    根据今年六月份港府普查,现在香港的印度裔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弥敦道和亚皆老街交界的百老汇戏院,每逢周日都会定时放映一部印度语电影,场场爆满。

    从历史角度来看,印度人移民香港一共经历了两次浪潮,一次是香港开埠之初,来港的英国官商带着的印度随从,成为首批移民者。第二次则是在二十年代末期,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波及到印度,直接导致印度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和工人失业等种种危机,引起一批移民潮。

    不过对这些印度移民来说,香港终归是中国人的地盘,不是故乡。所以自从开埠后,在港印度人中就流传着‘赚钱在香港,享受回印度’这样一句话,大部分印度人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在香港工作三五年赚一笔港币,再回印度俨然一方财主。

    在一代代印度人流水般,来来往往穿梭在香港的时候,夏利里拉一家人却像是异类,他们已经在香港生活了十七年之久。

    如今夏利里拉家族的两个年轻兄弟,三十一岁的佐治·夏利里拉和二十九岁的哈利·夏利里拉,在香港开设的夏利里拉公司,专营洗衣、服装及裁缝店,旗下工厂超过十间,规模盖过全港所有的华人织造厂。

    此时,窝打老道一处洋房里,夏佐治看着正在往身上套脏衣服的弟弟夏哈利,开口问道:“哈利,前两天中国人的制衣厂商会联合了四十一家织造业老板,打算联手抵制我们的公司,你听说这件事了吗?”

    年轻的夏哈利将干净的西服脱下,换上一件满是尘土油污的棉袄,听哥哥问起,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他们弄出那么大的动静,我当然知道,不过那又有什么用?中国人的制衣手艺的确值得学习,但论起做生意,他们差的还远呢。”

    12岁开始就在街头做小贩的夏哈利说起生意两个字,眼中满是自信。

    “我当然相信你的头脑。”就算年长两岁的夏佐治,也打心眼里佩服自己这个兄弟,不过他还是说道,“我的意思是,公司现在还没有完善的纺织技术,我们的原材料始终还是要从中国人那里购买,如果他们抵制夏利里拉……”

    “佐治,你对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