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支票一百万

    第一百一十四章 支票一百万 (第1/3页)

    苏敬贤接手郑记后,除了车间厂房这些不动产,最令人垂涎的,当属其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产,近两百万港币,是郑家两兄弟打拼二十多年的全部家底。

    五十年代的香港,一份大碗牛腩饭,售价五毛钱,一块钱就能买二十斤糙米。

    中港日报和花花公子加在一起,和郑记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夺了郑记的苏敬贤,称得上是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真正跻身‘有钱人’的行列。

    不过这笔钱来的快,花的却更快。

    香港大学,法学部。

    英国人简廉士坐在办公桌前,细细端详着手里的记名支票,苏敬贤坐在办公桌对面,面带微笑。

    “我的朋友老汤普森的打电话告诉我,花花公子杂志在美国的销量并不算大火,他甚至担心自己的儿子会被你解雇。”简廉士将支票放下,看着苏敬贤说道,“不过现在看起来似乎并不是那回事。”

    被简廉士放在桌上的支票,左侧竖书‘英商香港黄浦汇丰银行’几个大字,金额栏上注明一百万港币,凭票支取,仅限香港地区。

    “中国人有句话叫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最近发了一笔横财而已。”苏敬贤笑笑,对简廉士说道,“我很看好花花公子的前景,一百万港币保公司在美国平安发展,划得来。”

    花花公子杂志创办初始,在美国处处碰壁,如果不是面前这位英国官佐愿意担任公司法人代表一职,这份杂志也就不可能在美国顺利发行。

    为了让简廉士担任花花公子公司的法人代表,苏敬贤当初开出的报酬,正是此时的一百万港币。

    百万港币,有拖无欠,三年内清算。

    这是苏敬贤当日在简廉士家中,留下的一张字据,只是连简廉士都没有想到,一年不到的时间,苏敬贤就将百万港币悉数奉上。

    “其实你知道的,就算没有这笔钱,我也非常乐意帮助一个像你这样年轻有为的中国青年。”用手指点了点桌上的支票,简廉士对苏敬贤说道。

    苏敬贤点点头,对他的话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