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生前身后

    第三十三章 生前身后 (第2/3页)

为的官员分理其事。一应公私鼓铸铁,由官方设局贩卖,并禁诸人私造铜器。如果这样,则民力可不缺而国用也会充实。”

    他要求忽必烈诏谕天下:一是在全国核实人口;二是设立诸路转运司,加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由于国家的财政赤字巨大,入不敷出,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满足扩军征战的需要,钩考钱谷被作为一种弥补财政亏空、搜刮财富的手段频繁进行。

    大元刚刚设立尚书省的时候,忽必烈下旨说:“凡选拔任用的各官,吏部议定资格品级,向尚书省报告,由尚书咨询中书意见后才奏闻大汗。”

    阿合马却擅自提拔官员,不让吏部拟订初步的使用意见,也不咨询中书省。

    丞相安童将这个情况报告了忽必烈。

    忽必烈听了很恼火,召来阿合马质问。

    阿合马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事无大小都交由我办,所用之人当然应由我自己来选择。”

    安童无言以对,只好向忽必烈说道:“自今以后,只有重刑及调迁上路总管才交给我来办,其余的事情都交给给阿合马,以便各部门的权限清楚。”

    忽必烈微笑着答应了。

    忽必烈登基的初期,朝廷的各级官吏都没有俸禄,等于公开让他们去勒索百姓,贪污中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阿合马上任以后力主推行官俸制度。他订立条例,减并州县,核定官吏的人数,根据官员的级别发放俸禄和公田,并且还要考核官员政绩的优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施行起来。1266年,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兼任制国用使以后,正式规定了京、府、州、县、司各级官吏的俸禄和职田。1270年,他又规范了军官的俸禄。之后,虽然曾有过暂时停俸禄和减少官俸的现象,官俸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制度从此确定了下来。勒索百姓、贪污钱财不再是合法的行为了。1267年,大名路的达鲁花赤爱鲁、总管张弘范等因为盗用官钱受到了罢官的处分。

    阿合马还在各路设平准库,用12000锭钞作为钞本买卖金银,维持物价平衡和保证纸币的信用。初期,钞法实行得十分有效,盐、茶等税收都用纸钞,保证了纸钞雄厚的物质基础。元代钞法是世界上最早的纯纸币流通制度,在世界币制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然而,由于连年用兵、费用浩繁,纸钞不断增发,开始出现了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飞涨。

    1275年,伯颜、努海带领元兵大举进犯南宋,占领了大片的领土。

    忽必烈安排阿合马与诸位大臣商议,在江南实行大元的盐法、钞法以及开展药材贸易之事。

    阿合马很快提出了方案:在南京、卫辉(今天河南的卫辉)等路按户籍收集药材;在蔡州发售十二万斤官盐,禁止人们私相贸易。

    忽必烈认为切实可行。

    阿合马为人足智多谋,又会说话。大家都称赞阿合马十分能干。大汗忽必烈也格外器重他。

    忽必烈急于建设富强的国家,又见阿合马才气逼人,因此放手让他大胆办事,对他的建议也无不采纳。

    久而久之,阿合马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因而开始专权、更加刚愎自用了。

    右丞相安童看到阿合马长期专权,心里很不舒服,便上奏忽必烈说:“大都路总管阿合马之子忽辛手下的人大多不称职。阿合马和张惠把持宰相的大权,做商贾之事,尽收天下之利,受害的百姓有苦无处诉。”

    阿合马得知以后争辩道:“是谁胡说这样的话?我与张惠要与他当廷辩论。”

    安童又对忽必烈说道:“忽辛的部下在官府与商人的木材交易中谋取私利,罪状清楚。”

    忽必烈说道:“若是这样,查明后撤了他的职。”

    安童接着告发了忽辛与一桩泄密案有牵连。

    忽必烈责备安童道:“他对自己的部下与胡人做生意的事尚且不知道,怎能把国家的机密交给他呢?”

    后来,中书左丞崔斌奏告忽必烈:“杭州地大,责任不轻。阿合马以自己的不肖之子抹速忽担任达鲁花赤、佩虎符,岂是量才授官之道?以前,阿合马自己要求免除子弟的职务,他现在自己身居平章要职,全家的族人都安置在要害部门。这样是自背前言有损公道啊。”

    忽必烈看到对阿合马的举报越来越多,思想上有些动摇了,于是下令罢免了阿合马许多子弟的职务,但是没有处理阿合马本人。

    忽必烈曾经对淮西宣慰使昂吉儿说过:“做宰相的人要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兼有此三条的才是称职的宰相。阿里海牙、麦丁等也不能当宰相。回回人中只有阿合马才可以担任宰相。”

    可见,忽必烈是多么信任阿合马啊。

    阿合马长期身居高位,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实行的政策又触动了权贵的利益,惹怒了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