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父子冤家

    第三十五章 父子冤家 (第3/3页)

这时候,忽必烈对实行汉地法制的兴趣日益减少,转而重用回回人阿合马理财。

    刘秉忠、史天泽、赵璧等汉人重臣已经相继去世了。

    汉臣的地位降低,一时无力抗衡阿合马,因此都把希望寄托在真金的身上。

    汉臣串通了在朝廷为忽必烈服务的道士李居寿。

    李居寿借做法事件的机会对忽必烈说道:“皇太子春秋鼎盛,宜预国政。”

    其他的汉臣也在一旁劝谏让太子理政。

    忽必烈下令36岁的真金开始参与朝政。凡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百司的事都先上报真金,然后再奏闻忽必烈。

    一次,江西行省献来丰厚的礼品。

    真金将礼品全部退还,愤怒地说道:“朝廷让你们安治百姓。百姓安,钱粮何患不足?百姓不安,钱粮虽多,安能自奉乎?”

    蒙哥大汗执政期间,佛道辩论均以佛教胜利告终。道教的地位开始降低。

    真金最崇尚藏传佛教,对道教也加以扶持。

    一次,忽必烈听从大臣的建议,准备烧毁所有的道教书籍。

    真金听从道士张留孙的建议,对忽必烈说道:“黄老之言,治国有不可废者。”

    忽必烈觉得真金说得有道理,便停止了焚书。于是,道教的地位又有所上升。

    真金对回教的态度非常差。

    1280年1月,一群前来大元的回回商人因为拒绝食用未按教规宰杀的羊肉,与沿途的驿站发生了争吵。

    真金带着个人的喜好向忽必烈建议下旨规定:“今后无论何人宰杀的牲畜,回回人都不得拒绝食用。他们都是我的奴仆,饮食必须随顺我大元朝!”

    这一规定使回回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教俗宰杀牲畜,也无法为儿子们举行割礼。于是,大批回回商人被迫离开了大元。中亚的商人也不愿意前来做生意,造成了大元的税收锐减、珍贵贡品缺乏、国外贸易衰退的不利局面。

    这其实是真金借机打压包括阿合马在内的回回人权贵的一项措施。真金作为汉法派的领袖,与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腾格尔对真金的做法很不赞成。两个人的思想观念渐行渐远了。

    出身南方汉人的礼部尚书谢昌元建议设立门下省,正好符合了忽必烈使臣下相互检察以防欺上瞒下的构想。

    真金有意想让维兀儿人大臣廉希宪任门下侍中。

    真金对廉希宪表示:“皇上命爱卿领门下省,不要害怕那些小人,我来帮爱卿除掉他们。”

    但是,在阿合马的阻挠以及汉臣的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设立门下省的计划很快便流产了。

    廉希宪感到非常生气,导致身体不适,不久病重。

    真金听说以后立即派遣心腹杨吉丁前去探望。

    廉希宪给真金留下了遗言,暗示要除掉阿合马:“一定要铲除误国害民的人啊。”。

    1280年7月,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理财有功,得到了忽必烈的重用,开始大权在握。

    阿合马屡次取消实行汉法,逼得国子监祭酒许衡无法执教,只好请求告老还乡。

    真金急忙跑到忽必烈的面前请求让许衡的儿子担任官职,另一方面派遣东宫的官员前劝解许衡道:“您不要因为没有公道而担忧,您安下心公道自来。”

    真金和阿合马的理财理念南辕北辙,水火不相容。

    一次,他们在习箭场相遇,为了一项政策发生了争论。真金恼怒之极,举起手中的弓猛打阿合马的头部,打得他头破血流。

    阿合马对皇太子敢怒不敢言。

    腾格尔看不下去了。他心想:阿合马好歹也是国家的重臣,真金怎么能如此无礼呢?

    他便上前责怪了真金两句。

    不料,真金勃然大怒,从此与腾格尔分道扬镳了。

    忽必烈看到受伤的阿合马,好奇地问道:“爱卿,你脸上的怎么受伤了?”

    阿合马尴尬地回答道:“早晨不慎被马踢伤的。”

    坐在一旁的真金当即呵斥道:“你说谎话也不脸红吗?好汉做事好汉当。你就说是我真金打的!”

    忽必烈顿时惊讶地口瞪目呆,认为真金作为未来的国君无法控制自己的暴躁脾气,实在是沉稳不足。

    还有一次,真金和阿合马在朝廷里当着忽必烈的面又争吵起来。气愤之余,他抡起自己的拳头,狠狠地殴打阿合马。

    忽必烈实在看不下去,大声地喝止了真金。

    因此,在满朝的文武官员中,权倾一方的阿合马只畏惧真金一个人。

    1282年4月,大都发生了阿合马被汉人王著和高和尚刺杀的重大事件。

    真金虽然当时在上都陪同忽必烈,但是,他却被人们普遍认为与这起刺杀事件有很大的关系。

    忽必烈下令将王著、高和尚和留守大都的中书省平章政事兼枢密副使张易通通处死。

    阿合马死亡以后,真金举荐支持汉法的和礼霍孙出任右丞相,并且鼓励他道:“阿合马被杀,你做了中书右丞相。如果你在做利国利民的事情,就不要害怕改变,大胆地去做。如果有人阻挠,我一定力挺你。”

    真金任用了大量的汉臣作为自己的权力基础。他谆谆地告诫汉臣们说:“你们学的孔子之道,现在能够派上用场了。应当竭尽你们平生所学,大力推行。”

    真金不断推动蒙古汉化的政策,蒙古小孩只学蒙古文字不以为然,要求他们努力学习汉文,还亲自请来汉人学者教育自己的孩子。

    腾格尔则与真金针锋相对,坚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学习汉文,同时参与了反对真金的党派。

    真金虽然雄心勃勃,实际上也只是参与朝政,并没有左右朝政的权力。大元朝廷的大权始终掌握在他那个精明专断的父皇忽必烈的手中。

    忽必烈一直对理财派念念不忘,对反对理财派的真金产生了反感。

    1284年12月,忽必烈任用汉族商人卢世荣理财。同时,到处风传新任的正宫南必皇后僭越干政。

    真金和汉臣对此很不满。他指着卢世荣呵斥道:“钱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么能每年榨取赢利呢?我只怕老百姓的膏血因此枯竭,不止是害民而已,实在是国家的大蛀虫啊!”

    数月之后,卢世荣被真金的汉法派弹劾下台,关进监狱并且处死了。

    理财派的领袖桑哥虽然竭力袒护卢世荣,却因为害怕真金而不敢相救。

    1285年的春天,一名南台御史上疏说:忽必烈年事已高,应当给皇太子真金禅位,恳请南必皇后不要再干政了。

    真金听说以后责怪御史弄巧成拙,心中十分恐惧。

    当时,御史台中定额为16个汉人的御史全部空缺,担任都事的尚文偷偷地把这份奏章隐匿了下来。

    阿合马的支持者达吉古阿散、腾格尔等人得知以后,在忽必烈的面前请求查办各种官吏的案子。名义上是搜索全国隐藏的钱粮,实质上是打算公开这篇奏章。

    他们接手御史台吏案,立即要求得到这份奏章。

    尚文深知这篇奏章关系重大,推脱说必须得到右丞相安童等人的批准才可以交出。

    达吉古阿散和腾格尔将此事向忽必烈作了汇报。

    忽必烈大怒,命令立刻交来奏章。

    安童等人也束手无策。

    尚文以攻为守,很快从阿合马的旧案中搜集到达吉古阿散党羽的数十条罪状,与安童一起商量对策。

    尚文说道:“皇太子为天下之本。如果奏章被揭发出来,必将倾覆太子,动摇国本,祸不可言。只有先发制人,变被告为原告。”

    于是,安童等人抢先向忽必烈状告达吉古阿散的罪行。

    忽必烈看到有人要他退位的奏折,气得怒不可遏,七窍冒烟,厉声责问道:“难道你们就没有罪过吗?”

    安童带头认罪说道:“我们不会逃避罪行。达吉古阿散等人的罪名在刑律上是写得清清楚楚的。他们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选一个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管这个案子,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平息纷扰。”

    忽必烈的怒气这才消了一些。形势逐渐缓和下来。

    后来,达吉古阿散等阿合马的余党被判奸赃罪处死。腾格尔因为牵涉不深,受到了忽必烈严厉的责罚。

    虽然如此,真金却因为过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生怕忽必烈像很多汉皇一样废了自己,郁郁寡欢,积久成疾。1286年1月,43岁的真金病逝了。真金死了以后,忽必烈将皇太子授予真金的三儿子铁穆耳,即后来成为了元成宗。

    治国的政策相继遭到了失败。大臣们明争暗斗,乱成一团。心爱的儿子接连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英雄的暮年有心无力。由于这些悲剧的刺激,忽必烈开始大量地酗酒,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他的体重迅速增加,变得越来越肥胖。

    酗酒和肥胖引起的疾病时时折磨得忽必烈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带着刻骨铭心的悲伤去逝了。

    作为一个决策千里的帝国征服者,忽必烈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伤痛和浩劫。

    作为一个新国家和新秩序的建立者,忽必烈又是非常成功的。至少,他统一了分裂长达几百年的中原汉地。

    年迈的达来、努海带领着下一代的腾格尔、陶菲克等人前来为大汗忽必烈送葬。

    在刺脸的寒风中,努海冻得瑟瑟发抖。他禁不住呻吟道:“温暖的春天什么时候才能来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