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得道升天

    第五十一章 得道升天 (第1/3页)

    好射手不是他的箭出名,而是因为他射得准。

    ——布依族谚语

    在南京城里,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代、郑和的继子郑恩来结婚娶妻以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取名叫郑万显,一个取名叫郑庭显,从而使郑和名义下的子孙代代相传了下来。

    郑和虽然童年失去父母,经历坎坷,又身为太监,最后却能够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算是慈悲的老天给了他一点补偿吧。天无绝人之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巩成祥和郑恩来由于多次跟随郑和下西洋,为大明王朝做出了贡献,受到了永乐帝朱棣的表彰。然而,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对下西洋并不感兴趣,给他们二人安排了两个闲职。

    巩成祥和郑恩来也不在意,在南京平安地生活着。他们两家尽管分别是汉人和回回人,但是,因为郑和的缘故成为了世交。他们的后代始终把对方作为自己的亲戚,经常互相走动着。

    转眼之间,时光走到了16世纪初期。

    1519年,巩怀周的后裔、巩成祥的五世孙女巩囡囡被选入皇宫做了女官,随即跟随明武宗朱厚照南巡。

    第二年9月,皇帝在回程的路上经过清江浦,看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时起了渔夫之兴,便自己驾着小船捕鱼玩耍。

    突然,巩囡囡听到皇帝高兴地大呼小叫。原来是他收网的时候看见了很多鱼。他只顾使劲地拉鱼网,却使小船失去了平衡,他一下子跌落到了水中。

    朱厚照不会游泳,在水中手忙脚乱,一阵胡乱扑腾。

    侍卫们急忙跳入水中,急忙把他救了上来。但是,他的肺里呛入了湖水,身体又着凉了,再加上惶恐惊悸,引发了肺炎。从此,他的健康便每况愈下了。

    1521年1月,巩囡囡参加朱厚照在南郊主持的大祀礼。皇帝下拜天地的时候,忽然口吐鲜血,昏倒在地上。

    祭祀大礼不得不终止。

    4月,朱厚照崩驾,时年31岁,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朝廷的权臣杨廷和代理了37天的皇帝。他根据祖训寻找皇位的继承人。朱厚照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幼年夭折。于是,他上推到朱厚照的父亲一辈。朱厚照父亲的两名兄长都早逝而且也没有子嗣。四弟兴王朱佑杬虽然去世了,但是有两个儿子,长子朱厚熙也已经去世,便以兄终弟及的原则立次子朱厚熜(zong)为皇位的继承人。

    杨廷和的心中想道:只要足够机灵,智商够高,就一定能当一个好皇帝。

    老谋深算的杨廷和做出这个抉择,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朱厚熜年龄小,自己好控制。在他看来,这个孩子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

    杨廷和历经三朝不倒,混迹官场几十年,可谓老谋深算。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年仅15岁的孩子是一个足以战胜他的天才。

    巩囡囡对这个结果没有异议。她早就知道15岁的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弟,为人非常聪明。她担心的是皇帝年幼,大臣专权。

    4月22日,杨廷和带着巩囡囡等一干人马到封地湖北安陆迎接朱厚熜,安排他进京当皇帝。

    朱厚熜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与杨廷和发生了第一轮冲突。根据杨廷和的安排,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

    出人意料的是朱厚熜提出了异议:“遗诏只是让我继承皇位,并没有说我是皇子。”

    杨廷和认为自己是三朝元老,怎么可能听从你这个毛孩子的指挥呢?他断然拒绝了。

    朱厚熜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平静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果一定要这样安排也可以,不过,我就不去继位了。”

    杨廷和顿时傻眼了。他这才发现这个毛孩子竟然如此厉害。

    63岁的杨廷和在无奈之下只得和15岁的朱厚熜互相妥协。

    看到事情总算是解决了,巩囡囡松了一口气。

    杨廷和也松了一口气。他不知道更要命的麻烦还在后头。

    朱厚熜登基之后表示既然自己已经是皇帝了,那么自己去世的父亲不应该再是藩王的身份,应该追认为皇帝。

    在朝廷文官的眼中,这可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恪守孔孟之道的读书人最重视的就是君臣礼仪。

    杨廷和挺身而出,和朱厚熜发生了第二轮冲突。

    在朱厚熜的步步紧逼之下,杨廷和使出了主动提出辞职的最后一招:我是三朝老臣,朝中大多数是我的人。你要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我就来个釜底抽薪,看你怎么办!

    朱厚熜听到杨廷和辞职以后波澜不惊,平淡地表示道:“既然你要走,那就走吧。巩女官,你给他多发些路费,感谢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权谋老道的杨廷和顿时惊呆了。几十年来,他什么大风大浪都没有经历过?现在竟然在朱厚熜这条小阴沟里翻了船。

    杨廷和决定跟皇帝最后摊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