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西出新疆

    第八十五章 西出新疆 (第3/3页)

现场制定了“十不准”的纪律。

    马呈祥的心里十分清楚,要想避免重蹈马英的旧辙、在新疆扎根立足,必须树立骑5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不能野蛮行事,而是要亲和老百姓。

    他平时除了加强军事训练和开展“忠君”的思想教育之外,还经常挑选马术和骑射技术最好的官兵,在老满城或迪化城郊举行马术和骑射表演,邀请新疆军、政、商、学各界的人士观看,以显示骑5军的强大威力。

    他雄心勃勃,周旋政要,延揽人才,甚至在文化教育、宗教信仰、舆论宣传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在迪化城里开办了一所回民中学,还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开办了一个报馆,专门出版发行骑5军自己编辑的《新新报》。他还经常拜访迪化著名的回回大阿洪马良骏,期冀在宗教界开辟自己的领域,影响更多的老百姓。

    1946年4月,国民政权、苏联和三区革命领导人经过和平谈判,制定了11条的和平条款,取消了“东土厥斯坦共和国”的名称,恢复伊犁、塔城、阿山三个专区的建制,组成新疆省联合政权。国民政权在新疆的统治得到了暂时的喘息。

    新疆省联合政权组成以后,已经改编为整编师的骑5军分驻到北疆的各地。骑6旅驻在头屯河,骑7旅驻在奇台,各团分驻在昌吉、呼图壁、阜康、孚远、木垒河和大石头等地。

    马呈祥竭力在士兵的心目中树立马芳的突出形象,保持马军的传统作风。骑5军在调遣上虽然属于宋濂,但是,从士兵以至将佐一直在心目中认为马芳是他们的统帅。在马芳担任青海省府首脑以后,他们言必称首脑。在马芳升任西北长官的时候,他们言必称长官。他们很少谈到国民政权,很少谈到委员长。因此,可以说,这支军队虽然已经直接隶属于国民政权,但是,在官佐和士兵的思想领域里仍然树立着牢不可拔的地方割据部队的观念。

    马芳对马青是大鱼吃小鱼的兼并策略。宋濂对马芳也不例外。当时,新疆警备总司令部为了使这支部队逐渐脱离马芳的节制而隶属于自己,采取了一系列的兼并措施。

    骑5军的军费军饷原来由马芳向军事委员会领取转发。骑5军到新疆之后,军费军饷改由新疆警备总司令部直接领取,甚至仅有的6、7两个旅的军费也由警备司令部直接发放。军部只领取本身的军费。军部只有一个直属连。这样不但斩断了马芳和骑5军的经济关系,也斩断了军部和旅团的经济关系,使骑5军不得不听命于新疆警备总司令部,使军部处于无权的地位。

    取消骑5军的军部和军长的职称,改骑5军军部为骑兵指挥部,改军长为骑兵指挥官。马呈祥对这一切的兼并和限制措施是很清楚的,但是必须做到外表镇定,欣然从命,实际上是敢怒不敢言。

    为了安慰马呈祥,宋濂把马呈祥的少将官衔晋升为中将级,实际上也是明升暗降。

    这些钩心斗角的把戏,马呈祥的心里很明白。他自我嘲笑实际上是发牢骚地对牛占海说道:“我这个兵不满一万,将不满一千的头头,连军长的称号也没有了,改为骑兵指挥官,意味着我只能在作战时指挥指挥军队罢了。”

    又有一次对牛占海说道:“我虽然也算是一个中将,但是,顶头上司宋濂也是中将。因此,我只能配戴少将的领章”。

    骑5军原来有1个直属警备团。进入新疆以后,宋濂把这个团调给直属警备总司令部一个旅,驻在阜康。于是,这个团在编制上脱离了骑5军,只给原来的军部配备1个直属连。这样,这个骑兵指挥部实际上是配备一些僚佐机构,只有1个警备连兵力的孤立指挥部了。

    不管怎样,骑5军在名义上仍然保留着第40集团军的建制。马芳仍然经常给骑5军发号施令,颁发福利品等。指挥部照常和旅团保存着隶属关系,下面仍称马呈祥为军长,马呈祥仍以军长的身份面临各旅团。

    1946年底,新疆的和平局面已定。马呈祥应马彪的多次要求,终于答应把马彪的爱将牛占海还回去。

    临行前,马呈祥、韩有文等骑5军的官员在大十字的一家回民饭店设宴,欢送牛占海返回关内。

    在宴席上,牛占海笑着说道:“当年,白彦虎、马英都是在新疆遭遇失败,然后从南疆流亡到了外国。今朝,马军长等各位兄弟才华横溢,志在必得,一定会厉兵秣马,发扬光大,改写时代和历史的。”

    马呈祥端起了茶杯,踌躇满志地说道:“借牛老弟的吉言,我等必定励精图治,镇边安疆,创造回回历史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