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风光不再

    第八十九章 风光不再 (第2/3页)

马福祥这个靠山去世,呼援无门。

    天无绝人之路。恰好在这个时候,甘肃和宁夏的政局一片紊乱。

    老蒋需要有人来收拾残局,于是要求马逵返回宁夏就职。他如释重负,急急忙忙地赶回了大西北。

    离开河南的时候,马逵接到老蒋的命令:马逵在河南的部队基本不动,由马宾前来接管;马宾在宁夏的部队则交给马逵管辖;双方军队互换番号。

    马逵和马宾的心中都知道这是老蒋的一个妙招,借此来打破他们数十年精心编织的藩篱和割据,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马逵借着老蒋允许自己可以带领直属部队返宁为由,连夜选拔军中的精壮人员,秘密藏匿优良的武器,在隆冬寒天里将部队运到了绥西省的包头,再从包头向南步行,星夜兼程进驻宁夏。留在河南的队伍只是一些老弱病残而已。

    马宾也托辞留在了宁夏。

    一山居二虎,缠斗无休止。此后,二马之间为了利益和军饷产生了许多矛盾。

    马逵正式就任宁夏省府首脑职务以后立刻摆出了一副励精图治的姿态,提出了“实行三民主义”、“消灭烟毒土匪”两大施政目标,制定公务员“行为准则”的八项要求,甚至连官吏、职员的着装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马逵真正的信条是他常说的一句话:“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

    他的一切活动无不是以“抓兵”、“抓权”、“刮钱”为目的展开的。

    宁夏当时交通落后,生产极不发达,加上位置偏远,老蒋感到无须控制太严,于是决定宁夏省府的委员、厅长、处长,除教育厅长以外其他官员均由马逵自行提名保荐。尽管如此,马逵为了独自控制地方的政权,处处安插自己的亲信,一连赶走了5任国民政权派来的教育厅长,最后由他自己保荐亲信上任。

    马逵以军管政,以政管党。国民党宁夏省党部及各县党部都在他的操纵之下。

    马逵长期在宁夏实行所谓合署办公。总司令部和省府主管各部门的人员每天早上必须到他的办公室外等候召见。前者出,后者进,依次问安、汇报和请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他高高地端坐在太师椅上,根据自己的好恶发号施令。他的办公桌前边不设椅凳,召入者只能站着回答他的问题,如同私塾里儿童向老师背诵课文一般。

    马逵遇到有事外出的时候,军政事务则由次子马靖代行。马靖每次都是气宇轩然地出入省府办公厅,拿起笔来乱批公文。各级官官恭敬听命之态,一如面对马逵本人。

    抗日战争前后,马鸿逵出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和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

    张中离职以后,甘肃省府首脑郭峤以副长官的名义暂时兼代理军政长官的职务。

    马逵认为,自己要想获得西北军政长官的职务,必须亲自到兰州去活动,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挤走郭峤。

    4月下旬,马逵以养病为借口从宁夏来到了兰州,每天在饭店里大摆酒席,宴请西北的各方大员,利用他们为自己上台制造舆论。他还邀请马芳和马宾速来兰州,共商西北的大事,俨然以西北王自居了。

    马芳和马宾并不买他的账,均来电拒绝了邀请。

    马逵抓住郭峤准备发行300万元公债一事,通过报纸、广播等大肆揭露和指责,弄得郭峤狼狈不堪,无心恋战了。

    就在马逵得意洋洋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忽然从广州临时政权传来了一个令他万分惊愕的消息:临时最高长官打算委任马芳为西北军政长官。

    原来,马逵在兰州大肆活动的时候,马芳依靠手中掌握的大量黄金,施展诱人的黄金外交,悄悄地走着上层路线,轻易地打通了中央的门路。

    临时最高长官认为,马芳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马逵是一匹狡黠老成的滑马。在国家戡乱的紧要关头,只有使用那匹性子暴烈的野马才能够力挽狂澜,拯救社稷。

    黄金发挥了很大的效用。马芳军队的强大实力胜过了马逵。这也是中央任用马芳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马逵比马芳年长11岁,是马芳的长辈,军衔和职位都比马芳高上一截。如今败在了小辈马芳的手下,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