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占海潜逃

    第九十章 占海潜逃 (第1/3页)

    新房子好造立,旧房子难修缮。

    ——满族谚语

    1949年夏天,解放军向甘肃迅速挺进,兵临兰州城外。

    兰州,因为地处皋兰山而得名。古称皋兰,地理上位于四周环山的狭长的盆地中。黄河自西向东贯穿而过。

    兰州地处黄河的南岸,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兰州不仅是西北的第二大城市和政治、军事中心,也是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的枢纽,还是国民政权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所在地。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构筑了很多国防工事。国民党守军因此称兰州是不可攻破的铁城。

    兰州的城西有一座1910年左右德国人修建的铁桥,联系着黄河的南北两岸,是当时数千里黄河上仅有的两座桥梁之一,军事价值非同一般。

    如果要控制兰州,南山是必须坚守的阵地。

    兰州的南山自东向西依次是十里山、窦家山、马架山、营盘岭(皋兰山南梁)、沈家岭和狗娃山。

    其中,沈家岭离兰州铁桥距离最近,与狗娃山一起扼守着两条南去临夏的公路,被认为是兰州的锁钥。山上建有修筑的永备工事。各个主要阵地与通向城内的环山公路相连接,构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

    马援退守兰州以后,又把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军队构筑的国防工事进行了加修加固。主要阵地构筑了钢筋水泥碉堡群,外斜面有高6至10米的环形人工峭壁,腰部修有暗藏的侧射火力点,外有两层3至6米的外壕,壕内遍布地雷和铁丝网。各个阵地之间有公路和交通壕连接。

    解放军来到兰州城下,遇到的棘手困难真是不少。

    从西安到兰州1400多里的漫长补给线只有一条路面极差的西兰公路,远远保障不了后勤供给。

    仅有10多万人口的兰州周围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的部队,人的口粮、牲口的饲料都很难满足。阵地上的解放军战士只能吃囫囵的豆子、啃着生洋芋蛋充饥,还得勒紧裤腰带去冲锋。

    解放军没有房子居住。不少连队只好住进刚刚挖成的土洞里。加上长期连续奔袭,战士们极度疲乏,身体虚弱。非战斗减员逐渐在增多。

    解放军将领认为兰州战役利在速决。

    马芳则决心坚守兰州。

    一场大战与恶战不可避免。

    经过两天激烈的战斗,解放军不仅没有夺取一个阵地,而且消耗了大量弹药和人员较大伤亡,仅65军就伤亡近800人。

    解放军立即下令全线停止攻击,分析出失败的原因:一是思想轻敌,准备不够,步兵和炮兵协同不好;二是敌人的工事坚固,敌人更加顽强。

    为此,各部队深入进行思想政治动员,克服急躁轻敌的情绪,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仔细侦察地形敌情,开展军事民主,研究进攻的战术,扎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