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逃亡张掖

    第九十一章 逃亡张掖 (第3/3页)

荒马乱的年月,国民党军队到处抓壮丁。即使任廷栋在偏远的山村里隐藏,一年之后还是被当地的保长充顶壮丁,编入国民党中央军骑兵第10师当兵。

    1941年,第10师进驻张掖。

    任廷栋逃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张掖。没有过上几天,任廷栋找了一个机会逃离了国民党部队的营地。

    他沿着西路军战斗过的地方一直向南,进入了祁连山。不知钻过了多少条山沟,走了多长的山道,他最后到达了一个叫灰条沟的地方,找到小沟门里的一个小煤窑,便在那儿落下脚,在煤窑上背炭谋生。后来,经人说合与煤窑上一个做饭的女子结为夫妻。

    夫妻俩在煤窑上艰苦度日,不知不觉地过了近

    10年。

    他居住在地处深山老林中的灰条沟,对外界的世事变化一点也不知晓。

    1949年9月17日的早晨,任廷栋居住的窑洞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的声音。他一骨碌翻身下炕,钻出了窑洞。

    他躲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向沟里望去,只见一伙散兵吆喝着一群牦牛,驮着箱子、包袱和行李,正慌慌张张地往深山里走。

    一个50多岁的胖老头蜷伏在马背上,黑黑的长胡子飘在胸前。几个带枪的士兵簇拥在老头的两旁。

    这个人正是韩功。

    过了两天,任廷栋没事在山头上转悠,看看韩功走了以后山沟里还会有什么动静,碰巧看见一个穿着国民党军队服装的士兵。

    那个士兵大老远地看见任廷栋,大声喊道:“老乡,给点水喝。老子康(渴)死了!”

    任廷栋正想打听一下外边的消息,便把那个士兵领到了自己的窑洞里,借机探问张掖城里的情况。

    那个士兵气恼地叫骂道:“共党嘛一刮进城了。”

    任廷栋的心口猛地一跳:这么说我们的队伍又打回来了!他急切地想知道外边的详细情况,于是就跟那个士兵套近乎,故意挽留他吃饭,绕着弯子问他的行踪。

    丧失了警惕心的士兵说道:“韩大人派我到张掖城里去打探消息。”

    任廷栋听了又是一惊,忙问道:“韩大人是谁?”

    那个士兵回答道:“韩大人就是韩功呀。他在兰州被解放军打败了,只好退到这山里边来了。”

    任廷栋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万分激动。十几年过去了,终于盼到了这一天!这么多年来自己虽然被困在深山里,可是心中那一团火始终未曾熄灭。他盼望着自己的队伍终有一天能够战胜马军,解放全中国。

    任廷栋告别了媳妇和工友,连夜赶了100多里的山路,第二天的中午来到了张掖县城。

    张掖城里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解放军战士在街上来来往往,井然有序地巡逻执勤,还有宣传队在大街上宣传演讲。老百姓们一个个笑逐颜开。

    任廷栋看着战士们军帽上闪亮的红五星,禁不住热泪滚滚!他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军管会,谈了自己的经历,汇报了韩攻的行踪。

    军管会的干部紧紧地握住任廷栋的手说道:“同志,谢谢你!这些年你吃苦了。欢迎你回到革命队伍中来!”

    任廷栋顿时语噎良久,热泪盈眶。

    军管会干部认为,根据当时的形势,最好的策略是争取韩功自己下山投降。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人选就是任廷栋。

    于是,军管会干部向任廷栋说明了组织上的决定,问他敢不敢去见韩功。

    他胸脯一挺,响当当地回答说:“咋就不敢呢?我当过兵,不害怕!”

    屋漏偏逢连夜雨。

    韩攻本来就惶惶不可终日,又遇上了手下的士兵哗变。

    这些士兵不仅抢劫了韩攻的黄金和银元,还把爱财如命的韩攻痛打了一顿,用刀挑断了他的脚筋。

    几天下来,韩功的头发、眉毛和胡子全都变白了,有如丧家之犬。

    9月22日,任廷栋带着军管会的劝降信,又约上那位和自己流落的红军战士一起进山了。他们赶了100多里的路,终于找到了韩功一伙隐身的火烧沟台。

    山沟里游动着十来个哨兵。

    任廷栋浑身是胆,大喝一声:“谁是韩功?”

    那些士兵急忙端起枪来,惊慌地问:“你是什么人?”

    任廷栋威风凛凛,响亮地回答道:“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表,叫韩功出来说话。”

    此时的韩功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猛地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不得了,慌忙走出窑洞观察情况。

    韩功看了任廷栋带来的劝降信,知道这阵子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如果再顽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当即表示找部下们商量一下。

    大家经过一阵吵闹,最后在穷途末路之下只得向解放军投降了。

    韩功把自己的好枪换给了山里的地主,套上一辆三牲的马车,带着破枪和两个随从下了山,来到了张掖县城以南22里的张成仁家。

    军管会干部早已经布置了一排的人在这里等候韩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