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走出家门

    第九十六章 走出家门 (第1/3页)

    大水淹不死游鱼,山高挡不住鸟飞。

    ——基诺族

    这一年的深秋,漫山遍野落下霜花的时候,阿西娅生下了一个女婴。

    牛玉山请阿洪给她取了个海彻的名字。海彻是穆罕默德妻子的名字。谁拥有这个名字就象征着一生的美好和高贵。

    韩索菲知道阿西娅生了一个女孩以后很不乐意,翻了一下淡黄色的眼珠子,不屑一顾地说道:“生个女尕娃,将来还是别人家的人。”

    牛玉山得了一个女儿本来还是满心欢喜的,听到韩索菲这么说话,不觉得心中的高兴劲儿减少了一多半。

    临夏当地有男人不做女人活的旧传统。如今阿西娅生了孩子坐月子,没有人做饭了。牛玉山一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

    好在马希姆、麦里哈等几个妯娌先后过来看望阿西娅,看到她既没有娘家人照顾,也没有婆家人帮忙,便商量每个人过来照顾阿西娅一天。但是,她们各自家中的事情也很多,再加上还要完成婆婆摊派的手工活,所以也只能抽出时间来做上一顿饭而已。

    阿西娅觉得自己不能依赖别人,在生完孩子的第五天就下地做饭了。她没有办法遵守月子里不沾凉水的禁忌,一边和面蒸馍馍,一边偷偷地掉着眼泪。泪水滴进了面盆里,和进了面团里。

    海彻刚刚过完满月,韩索菲就给阿西娅派来了手工活,让她给大姑姐宰乃拜的孩子做衣服和鞋子。

    公家的干部来到了尕阴屲,通知全体村民都要到充当会议室的礼拜寺开会。

    韩索菲只允许牛家的男人去开会,不许一个妇女参加。她严厉地说道:“女人就是看家做饭的,哪里也不许去!”

    5个儿子开完会以后回到家中,向阿妈汇报会议的内容:一是把撒尔塔人划定为东乡族,把撒鲁尔人划定为撒拉族,把保安人划定为保安族。二是因为井沟大多数是东乡族人,所以把井沟从傅家乡改成了东乡自治区。三是在尕阴屲村成立一个生产小队。四是村民全部成为小队队员,必须参加集体劳动。

    韩索菲听完以后拍手大笑道:“公家真是吃饱闲得没事干了!照他们这么划分,瑙们一家人就变成好几个民族了。你们看,瑙变成了撒拉族,你们几个儿子都是东乡族,麦里哈变成了保安族,其他3个儿媳妇又都是回族了。哈哈。瑙们家变成一锅大杂烩了。”

    牛万山说道:“阿妈,公家的干部说了,现在是新社会,妇女要打破封建传统,走出家门参加革命工作。谁家的女人不去开会就不给谁家分粮食。还说要上门做思想动员工作呢。”

    韩索菲的鼻子里哼了一声,不以为然地说道:“瑙就不相信,新社会还能让呱呱鸡变成金凤凰了!”

    由于历史传统和封建思想的束缚,尕阴屲的少数民族妇女没有一个敢去礼拜寺参加会议,更不用说参加集体劳动了。

    没有过上几天,公家的妇女干部果然来了,挨家挨户地上门来做动员工作了。

    一个回民妇女打扮女干部自我介绍叫林桂珍,把牛家的四个媳妇叫到一起,详细地询问了她们的家庭和个人情况,热情地鼓励她们破除封建思想,全部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要做新时代的女社员。

    林桂珍特意对阿西娅说道:“你是雇农成分,是我们依靠的主要力量。你可要带个头啊!”

    看到婆婆和丈夫都没有松口,阿西娅的心中没有底数,只好推脱道:“瑙的丫头还不到两个月,等到她一岁的时候我就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林桂珍微笑着答应了。

    转眼之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林桂珍又来到尕阴屲生产队开会,顺便来到牛家了解情况。

    林桂珍看到阿西娅,亲切地问道:“你现在可以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了吧?”

    阿西娅为难地笑了一下说道:“尕娃……还是没有人照看哪。”

    林桂珍好奇地问道:“你不是有个婆婆吗?”

    阿西娅扭捏地回答道:“婆婆……婆婆看不了。”

    林桂珍追问道:“你的父母亲呢?”

    阿西娅回答道:“瑙的父母亲在青海。”

    林桂珍说道:“我看你的材料上说是从张掖过来的呀?”

    阿西娅回答道:“瑙是从青海到的张掖,后来又从张掖过来的。”

    林桂珍笑着说道:“真是很巧啊!我也是从张掖过来的。”

    韩索菲插话说道:“怪不得呢。听你说话是个瓦达拉(叽叽哇哇,意思是听不懂),原来不是临夏的本地人。”

    林桂珍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