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电视编辑

    第一一九章 电视编辑 (第2/3页)

材料,然后约上1名摄像一起外出拍摄,再请李娜等节目剪辑进行制作,当月的最后一周就在电视上播出了。

    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之下,作为分管宣传的副台长王路明根本没有把《先锋之歌》栏目放在眼里,也从来没有关心和过问过一句话。

    牛木林和这个栏目犹如两棵不起眼的小草,孤独寂寞地生长在电视台不为人们关注的角落里。

    一个周日的上午,牛木林前往附近的红山商场买东西。他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行走着,耳边突然听到一阵高亢而凄凉的歌声: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歌声中有勇敢的叛逆,也有无限的痛苦,还有不少无奈和忧郁,是对迷惘的青春、混乱的现状和伤感的命运发出的呐喊和抗争。

    牛木林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首歌曲了。他循着歌声的方向找了过去,找到一个贩卖盒式录音磁带的小摊位。

    他急切地询问摊主道:“这是什么歌?是谁唱的?”

    摊主回答道:“《狼》。齐秦唱的。”

    牛木林问道:“多少钱?我要买一盒。”

    摊主介绍道:“一共有两盒,《狼I》和《狼II》。”

    牛木林毫不犹豫地说道:“我都要。”

    他拿起两盒磁带,看着封面上留着长发、表情冷峻、桀骜不驯的齐秦,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一台录音机呢。当时,一台最简易的砖块式录音机的价格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过,电视台为了方便播音员的工作和学习,给每一位播音员都配了一台砖块式的录音机。

    牛木林急急忙忙地赶回电视台,向阿孜古丽借来了录音机,待在宿舍里反复听着齐秦的歌曲。他感觉齐秦的歌曲唱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此时此刻的感受,唱出了人生的一切甜酸苦辣。

    第二年的8月,总书记来到乌鲁木齐视察工作。他听取了市委书记关于市委主要工作的汇报。

    市委书记在简短的10分钟时间里汇报了10项工作,其中的一项就是牛木林负责的《先锋之歌》栏目。

    开办《先锋之歌》栏目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和称赞。

    在现场采访的电视台记者对总书记和市委书记的对话进行了全程录像。

    电视台的领导看了这段录像,这才明白过来自己平时毫不在意的《先锋之歌》栏目竟然有这么重要!居然直接向总书记汇报了!

    王路明火烧火燎地派人找来牛木林谈话。他眉飞色舞地告诉牛木林道:“总书记都知道我们的《先锋之歌》栏目了!你是我们电视台的骄傲!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啊!”

    早已经习惯了被别人冷落和忽视的牛木林,突然受到王路明如此热情洋溢的表扬,一时间感到非常不适应。他木讷地望着王路明快速抖动的嘴唇,不知道是应该感谢他呢还是应该憎恶他。

    从此,牛木林像是家雀变成了金凤凰,成为电视台领导大会小会表扬的对象,成为用作激励其他记者的榜样和标杆。

    牛木林倒是宠辱不惊,继续用心地做着自己的节目。

    乌鲁木齐有一名女送奶员,因为10多年来默默无闻的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评为全国的劳动模范。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她在送牛奶的路上被汽车撞断了大腿骨,被人们送进了医院。

    各级领导和各族市民纷纷前往医院,看望和慰问这名女劳模。

    牛木林接到组织部安排拍摄这个题材的任务以后,决定打破以往宣传先进模范的固定模式,采用回忆女劳模送牛奶和市民关爱受伤女劳模的方式,讲述女劳模和市民之间互相关怀的故事。

    他精心编导的专题片《爱在这里凝聚》在电视上播出以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这部专题片先后荣获了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专题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牛木林一跃成为电视台炙手可热的专题片编导。

    牛木林一方面在事业上辛勤耕耘,屡有斩获,另一方面在个人生活上也有了收获。电视台的一些热心人,特别是他的师傅贾立科看到他的生活比较艰苦,为了他的婚事花费了不少的精力。经常在完成采访新闻以后,贾立科就会提议道:“咱们去给小牛找对象吧!”

    1991年春节,牛木林与一位祖籍是陕西省西安市西大街的回族姑娘结婚了。年底,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牛木林给儿子取名叫牛英杰,经名叫做苏莱曼。

    牛万山和巩腊梅从阿勒泰的181团来到乌鲁木齐,为牛木林照看孩子。

    不久,牛建疆和牛建蒙也陆续来到乌鲁木齐,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在城市的企业中打拼。

    这一年的夏天,牛木林带着一个摄制组驻扎在北郊的六十户乡,拍摄反映联合村党支部带领农民致富的专题片。他们白天头顶烈日工作,晚上睡觉忍受蚊虫的叮咬,非常辛苦。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党支部书记的爱人端上来一盘子青椒炒羊肉片,端端地放在了牛木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