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四乡与四镇

    第一百七十四章:四乡与四镇 (第2/3页)

不过有区别的是当时的他只是偷东西,而不是要人命。刘石不但收了黍奴为义子,还帮他改姓为刘(在古代,改了姓的义子和亲子一样都是有继承权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刘备要弄死自己义子刘封的原因。)。这让黍奴十分感激。

    在击灭库卡部后,刘夜在西乡宣布了‘四乡和四镇’的政策。即把整个颛臾分为四乡,在四乡的基础上又建立四镇屯卒。

    现在刘夜已经有了一个县的领地。以前的那套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合了。为了增加行政效率,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到整个颛臾的资源。刘夜作了以下的改革:

    在政治上:废除屯田使制度以及古时的‘乡—亭—里’制度,改为‘乡—村’两级制度。在村设‘村正’一职以及少数佐官专门管理村务,在乡设‘乡蔷夫”一职以及诺干个佐官专门管理乡务。简化制度,裁撤冗官,精简机构,便于行政高效运行。

    在军事上:每乡设一镇,每村设一队。镇长官仍为屯田司马,队长官为队长。每镇下辖数队。平时由屯田司马统一训练指挥。战时抽签决定何队出兵?何队出粮?当然啦!各镇屯田卒一般都是作为辅兵来使用的。但也具备了一些战力,并不是完全的农夫。同时也为武卒提供后备兵员。

    四乡和四镇的政策其实老早以前就被提出来了。只不过由于战争的问题,一直没有来得及公布。

    四乡即为西乡,狐山乡,太平乡以及诸勇乡。其中狐山乡和西乡在石堡以西,而太平乡和诸勇乡则在石堡以东。狐山乡是从原来的西乡中划分出来的。太平乡和诸勇乡是以颛臾城为界划分开来的。南方为太平乡,北方为诸勇乡。其中间的颛臾城为军城不属于任何一乡,而整个颛臾的治所仍在西乡。

    关于这四乡乡蔷夫的任命,刘夜也是废了不少的脑筋!尤其是太平和诸勇这两乡。这两乡是新建的,而且也是被用来安置投靠刘夜的赵人。未来的工作肯定会非常繁忙,而且很重要。经过刘夜仔细的思考,最终决定让刘明和李玉来担任这两乡的乡蔷夫。

    其实以这两人的能力来担任乡蔷夫有些大材小用了。不过现在刘夜也就这么大的地盘,治下人口也就这么多。让他们来担任乡蔷夫,也可以算是对他们的磨炼。尤其是刘明,自从他和范兰勾搭上了后,已经开始不思进取了。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这让刘夜非常不满!刘夜想借此让他先收收心。不要在痴迷于儿女私情。

    至于四镇的屯田司马倒挺好任命的。也不需要他们有多大的能力。只有忠诚度高,有耐心就行了。刘夜把几名很早就跟随他作战,但能力却不咋的老兄弟安排在这几个位子上,这也算是对他们一直以来不离不弃的回报。

    在行政制度上,刘夜还有一个重大的创举,那就是正式建立了仲裁院。专门负责审判。并不向各级官员负责,是完全独立的。这相当于剥夺了各级官长的司法权。不过为了限制仲裁院的权力,仲裁者们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