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千金散尽
正文 第二十章 千金散尽 (第2/3页)
自率领中路军从白坡(在今河南省孟县)向南强渡黄河,从正面方向威逼南京。
蒙古大将斡陈那颜率领左路军向山东的济南进发,从东面来牵制金国的军队。
拖雷、巴德尔率领右路军从凤翔南下,长驱直入秦岭,胁迫南宋将领协助自己顺着汉水谷地东进,再穿过天险饶凤关(在今陕西省石泉),在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一带北渡汉水,进兵河南腹地,从侧后方威逼南京。
在蒙古三路大军的包围之下,金国皇帝无路可走,被迫求和,请蒙古军队派遣使者前来谈判。
窝阔台主张武力解决问题。
拖雷力主议和,尽量减少将士的伤亡。
窝阔台勉强同意了拖雷的建议。
于是,拖雷指派最信任的巴德尔和乌兰充当正副使者,前往南京与金国皇帝谈判。
金国皇帝看到大蒙古国同意派遣使者,眼珠诡异地一转,暗自想道:既然蒙古人愿意派遣使者前来谈判,估计他们也已经精疲力竭了吧,为何不破釜沉舟再搏一次,或许能够打败蒙古军队。
心存侥幸的金国皇帝穷凶极恶地下令杀了大蒙古国的副使乌兰,严正地宣布将正使巴德尔驱逐出城,同时叫嚣要与蒙古军队血战到底。
窝阔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得了大汗的位子,因此对周围有一批将领拥戴的拖雷十分忌惮和猜疑,如今看到拖雷的议和战术受到挫败,终于抓住了压制拖雷的机会。
窝阔台严肃地批评拖雷犯了重大的思想错误,没有乘胜追击敌人,使得金国得寸进尺,气焰日益嚣张。
巴德尔跟随拖雷征战多年,对他可谓忠心耿耿,一心期盼着拖雷执掌大蒙古国的大权,自己也可以顺势而上,因此平时在拖雷的耳旁吹了不少冷风,极力排斥和贬损窝阔台的领导水平。
拖雷受到了大汗的严厉批评,再加上巴德尔挑拨的作用,心中顿时怒火万丈,决心率兵再度围攻南京,打出个样子给窝阔台看一看。
1232年初,金国皇帝急忙调集了20万军队,在黄河沿岸至禹山(今河南省邓州西)一带阻挡拖雷率领的进攻军队。
拖雷率领自己近4万人的军队,避开金国的大批援兵,夺路北上,与窝阔台率领的军队会合,顺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迂回。
他们在金国援兵必经的钧州(今河南省禹州)西南三峰山一带布置主力,设下了一个狭长的埋伏圈,然后派遣3000名轻骑兵故意前去骚扰,引诱金国军队的主力进入埋伏圈。
金国大将见蒙古军队寥寥无几,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尾随着蒙古轻骑兵的后面,且战且行。巧逢山里几天连降大雪,泥水没过了金国士兵的膝盖。由于连续多日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饮食,金国军队人马疲惫,战斗力锐减。
拖雷大胆地决定以围三缺一、虚留生路、敌疲我逸、伺机消灭的战法,故意给金国军队让开了一条道路。
金国的主力军以为找到了逃命的生路,急急忙忙地朝着钧州的方向仓皇出逃。
此时,巴德尔指挥的蒙古伏兵一跃而起,向金国军队发起了进攻。
金国官兵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弄懵了。一时间,箭如雨飞,刀如闪电,将士们哭天嚎地,血溅山石,损失了整整15万的精锐军队,两员大帅也被蒙古军队俘杀了。
三峰山一战,金国的主力军损失殆尽。
驻守在潼关的金国军队看到大势已去,为了活命只好向蒙古军队缴械投降。
金国的元气大伤,在黄河以南的10余个州都被蒙古军队占领了。
投降专业户武仙在蒙古军队的乱箭中死里逃生,携带40余贴身随从,逃到了南阳的留山(今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不忘初心,又收编了10万溃散的金国军人,力图他日东山再起,
4月,窝阔台命令部将速不台、塔察儿率领3万蒙古军队围攻金国首都南京,在城外架设了数百门大炮,轮番攻击南京城池。
金国守城的官兵针锋相对,使用震天雷、飞火枪等武器奋勇抗击,使蒙古军队裹步不前,进展不大。
双方激战了16个昼夜。
天不随人愿。这个时候,战区开始流行瘟疫。双方的将士病倒了一大片,死伤惨重。蒙古军队与金国皇帝只好各让一步,暂时停止敌对行动,摆开了桌子,进行和平谈判。
巴德尔不得不承认,拖雷是一位思想单纯的军事家,而不是一位老谋深算的策略家。他的手中掌握有80%的蒙古军队,拥有最为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攻打金国的重大战役中,他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是,这些不仅没有为他的成功加分,反而更加引起了窝阔台的忌恨。
窝阔台心想:既然金国现在停战求和了,拖雷这样的军事大将就不重要了,留下还是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