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巩家抗蒙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巩家抗蒙 (第3/3页)

蒙古军队进入埋伏圈的时候,巩润祖下令居高临下的伏兵发起进攻,炮石齐发,打得蒙古军队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南宋军队赢得了真州之战的胜利,为西线牺牲的将士又报了一次仇恨。

    1238年,窝阔台对进攻南宋东路仍不罢休,积极进行战争准备,制作了大量的攻城器具,由马步军都元帅察罕率领号称的80万大军,再次攻打淮西地区,计划攻克庐州以后在巢湖造船,接着进逼长江天堑。

    知庐州杜杲向真州知州丘岳借来了巩润祖,利用丰富的守城经验制作了千百间串楼,排列在濠沟的岸边。串楼用树木作为竖木,插入土中五六尺,高一丈余,上面铺上横木,中间留有箭窗,下缭用羊马作墙。每间串楼上架设三门大炮。

    谁料蒙古军队也针锋相对地在城外修筑了60里长的土城,从外面围住了庐州城池,又修筑了高度超过串楼的平台,站在上面观察城内守军的动态。

    杜杲命令士兵把清油散在草堆上,然后焚烧蒙古军队的平台,还在串楼内立七层犹如雁翅的设施,在上面安放大炮轰击蒙古军队的高台。

    蒙古官兵惊慌失措,只得狼狈地撤退。

    巩润祖的军队和500名赴援民兵乘胜追击,痛打落在队伍后面的蒙古士兵,造成蒙古军队死伤惨重。

    杜杲还派遣水军和精锐部队守卫在淮河沿岸的战略要点,挡住蒙古军队的回撤之路,实行关门打狗的策略。

    察罕见庐州屡攻不克,调军东进,屡战屡败,只好回师北撤。

    南宋朝廷发现蒙古的东路军集结兵力进攻两淮地区,对长江中游的攻掠有所放松,乘机颁诏收复荆襄地区。

    南宋灭金的英雄孟珙认为,想要收复襄阳和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必须先得到郢(ying)州(今湖北省钟祥),以此作为运送粮食等战略物资的据点,夺取荆门(今湖北省荆门)方可出奇兵。

    孟珙到岳州(今湖南省岳阳)赴任,将巩润祖招致麾下。他们一起认真研究分析敌情,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等到条件一旦成熟,他立即命令巩润祖带领将士攻打冢头、樊城、郎神山和襄阳。

    孟珙收复襄阳以后奏请朝廷在襄阳驻扎重兵,建立军事重镇。接着,他又召集息州(今河南息县)、蔡州(今河南汝南)等地投降的汉人将士建立了忠卫军,召集襄州、郢州等地投降的汉人创建了先锋军,征招359名安徽人创立了宁武军,征招百余名回鹘壮士、115名老少和260匹马创立了飞鹘军等军队,统一由巩润祖统帅。

    孟珙把江陵作为基地,以襄阳为重镇,大兴屯田。巩润祖则加强训练队伍,提高战斗力。南宋在荆襄战场出现了很大的转机。

    大蒙古国对外与南宋的战争烽火连绵,内部的纷争也是接连不断。

    1241年冬天,窝阔台罹患中风,不久就去世了。大蒙古国的权力落在了汗后乃马真的手中。

    1246年,窝阔台的儿子孛儿只斤•贵由继位为大蒙古国的第三任大汗。贵由虽然在位只有两年时间,却使桀骜不驯的吐蕃归附了大蒙古国。

    贵由去世以后,窝阔台大哥术赤的儿子、贵由的堂兄弟拔都反对三叔窝阔台的儿子继承汗位,坚持要立自己的四叔拖雷的长子、也是自己堂兄弟的孛儿只斤•蒙哥为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