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骆驼泉边

    正文 第二十七章 骆驼泉边 (第2/3页)

令他们即刻前往积石州戍边。

    积石州位于今天甘肃和青海两省的交界处,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区域,清澈的黄河穿越而过,拉脊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山高水深,平地稀缺,主要生活着吐蕃人,还有少量的汉人和撒尔塔人。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要津,又是甘肃与青海的门户,积石州因而成为十分重要的军事关口。历史上经常战鼓频催,烽火不断。南宋初年,南宋、金国、唐兀(西夏)和蒙古为争夺积石州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血战。

    1182年,金国提升积石军置,治所在今天青海省贵德县以西10里的黄河南岸,辖境相当于现在青海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尖扎县、贵德县、同仁县和甘肃省的临夏州、夏河县等地。

    唐兀统治时期将治所迁移到了积石镇(今天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1253年,大蒙古国为了稳固吐蕃,在汉藏接壤的河州(今天甘肃省临夏)设立了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管理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事务。河州和积石州在当时都隶属于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

    于是,尕勒莽受命带领撒鲁尔人继续向着东南方向前行,到达秦州(今天甘肃省天水)以后又向西方折返,先是到达伏羌(今天甘肃省甘谷),然后进入了吐蕃人聚居的洮州(今甘肃省临潭)和黑错(今甘肃省合作)境内,最后到达夏河县的甘家滩,又在那里休整了几天。

    尕勒莽和阿合莽率领族人离开撒马尔罕以后,又有45个撒鲁尔人追随他们而来。这些人走的是另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他们经过干旱炎热的天山南路,在塔里木盆地越过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经过著名的西域古国楼兰故地,进入了今天青海省的西部地区,再沿着青海湖的南岸向东行走,来到了吐蕃人聚居的地域。

    他们先是到达了贵德州(今天青海贵德县及附近),再走尖扎滩(今天青海尖扎县),到达同仁(今天青海同仁县)的龙车(今天的隆务)以后,又折返到了贵德的元珠沟。

    这时候,大家经过长途跋涉实在疲惫不堪了,其中的12个人死活不肯再往前走了,就在这里停留了下来,与当地的土著吐蕃人杂居。这些人后来繁衍成为元珠沟的12族,风俗习惯完全遵从了吐蕃人。

    其余的33个人咬紧牙关,继续向东前行,终于在甘家滩与尕勒莽率领的大队人马相遇了。

    经过一年多分离的骨肉同胞相会在异国他乡,心中自然是酸甜苦辣咸,感慨万分。他们稍作休憩,又一同牵着那头白骆驼从甘家滩朝着西北方向行走,经过夕厂(夕昌)沟,翻越孟达山,进入了今天的循化县境内。

    这时候,西边的太阳渐渐地下山了,天空的颜色由万朵红霞转变成了黑墨色。

    牵骆驼的小伙子伊思黑到树丛里小解。

    那头白骆驼径自走下路面,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

    伊斯黑回来以后发现骆驼不见了,急得大声哭泣起来。

    尕勒莽得知情况以后,命令哈桑赶快召集来几个年轻人,点起了4、5个火把,一起到山梁上寻找那头骆驼。这个山坡后来取名叫奥特贝纳赫,撒鲁尔语是火坡的意思。

    尕勒莽、哈桑他们在夜色中大声呼唤,到处寻找驮着经书和家乡水土的白骆驼。当他们到达今天循化县街子镇东面沙子坡的时候,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天地之间渐渐地明朗起来。所以,沙子坡被后人又称为唐古提,撒鲁尔语是天亮了的意思。

    尕勒莽、哈桑等人站在高坡上,向山坡下面眺望过去,在山峦起伏的拉脊山下看到了一片富饶美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