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蒙元勇将

    正文 第二十九章 蒙元勇将 (第2/3页)

    高泰祥誓死不屈,在五华楼前被元军斩杀。临刑之前,他不禁仰天悲叹道:“段氏家族国运不济,这是老天爷的安排。我这个臣子只有遵守天命了。”

    忽必烈被高泰祥的壮举打动了。他认为高泰祥是一个值得人们效仿的忠臣,下令高家的后代世世代代可以担任官职。后来,高泰祥的子孙真的被封为姚安、鹤庆等地方的土司,世代承袭30多代,直至改土归流。

    1254年,忽必烈留下大将兀良合台继续进攻,自己带着达来和努海北归。这一年的秋天,蒙古官兵追到昆明,活擒了流亡国君段兴智并且把他送到了远在北方的蒙古汗廷。

    蒙哥大汗对段兴智实行怀柔政策,不仅给她赐赠金符,而且还任命他为大理世袭总管,让他返回了云南,代表大蒙古国继续管理原属的各部 。

    蒙哥和所有的君王一样多疑,整天大型别人会篡夺自己的汗位。他看到忽必烈手中握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势力,功高盖主,进而担心他拥兵自重,居功自傲,有朝一日会威胁到自己。

    1257年,蒙哥命令自己的亲信阿蓝答儿在关中设立钩考局,核查京兆、河南等地财赋情况。

    阿蓝答儿聪明伶俐,按照大汗的旨意和点拨,很快从河南经略司、京兆宣抚司的官员中罗织了100余条罪状,根本目的是要清除忽必烈使用的官员,削弱他在地方的势力。

    忽必烈发现蒙哥突然搜罗罪名打击自己的下属,判定肯定是因为对自己不放心才所为。他认为有必要面见蒙哥,澄清是非。

    达来和努海苦苦地劝告忽必烈不要回去,以免像他的父亲拖雷那样遭遇到亲兄弟的算计。

    忽必烈的个性十分倔强,既然已经决定了的事情,99头健壮的公牛也把他拉不回来。

    蒙哥原以为忽必烈做贼心虚不敢来觐见自己。如今,看到忽必烈光明正大地站在自己的面前,蒙哥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摆手要弟弟不必再作表白。

    1258年11月29日,重新得到蒙哥信任的忽必烈根据大汗的旨意,将心腹努海留在蒙哥的身边,自己带领达来等亲信整装出发,正式南下攻打老对手南宋。

    第二年的9月3日,忽必烈统领的中路军渡过淮河,进入南宋的境内,随后一路高奏凯歌,开辟了湖北新的战场,围攻位于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鄂州。

    不久,忽必烈接到密报,哈拉和林的大臣们密谋要立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为大汗,而且阿里不哥已经命令阿蓝答儿在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附近调遣兵力、脱里赤在燕京(今北京)附近征集民兵,因此催促忽必烈及早北还。

    11月17日,忽必烈的儒臣郝经向他呈上了《班师议》,陈述必须立即退兵的理由,坚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决心。

    忽必烈故意对外声称要进攻南宋的首都临安,私下里留下一员大将继续围攻鄂州,加大对南宋的军事压力。

    正在这个时候,南宋的丞相贾似道派遣使者请来求和。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约定“南宋割地、送岁币,蒙古撤兵。”

    当天,忽必烈撤兵北返。

    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的大队回到了燕京,驻扎在近郊,摆出了准备在这里过冬的架势。他私下里积极联络蒙古诸王,磋商国家的大事,商定在即将到来的春天召开库力台大会,为自己举行登基大典。

    达来向忽必烈请假回家探望了亲人。

    父亲巴德尔的头发、胡子和眉毛都变成了白色,已进入了耄耋之年。他看到忽必烈继承拖雷和蒙哥大汗的遗志,为大蒙古国开疆拓地、屡建功勋,心中感到十分的欣慰。

    关于帝国的未来和汗位的问题,巴德尔和达来畅谈了一个通宵。

    与此同时,努海所在蒙古军队也护送蒙哥的棺柩从川渝回到了北方。努海借机也回到了燕京城探亲。

    阿里比巴德尔年轻一些,但是,也即将年满60岁了。他把在牛街的店铺交给小儿子阿尔斯兰经营,自己则专心研学回教知识,严守谨训,勤勉功课,每天定时往来于自家宅院和礼拜寺两地。

    阿里看到儿子努海平安地回家了,心中自然十分的高兴。高兴之余,他看到已经30岁的努海尚未婚配,作为人父又感到一份愧疚。阿里打算趁着这个假期给努海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