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章 蒙克护主

    正文 第四十一章 蒙克护主 (第1/3页)

    遇着绵羊是好汉,遇着好汉是绵羊。

    ——汉族谚语

    道尔吉和蒙克父子有心报国,但是无力救国。

    道尔吉看到大元末年的政坛上除了少数人较有政绩以外,其余的反而加剧了官场的腐败与民间的疾苦。他听着蒙克从外面带回家的江西、福建一带流传的 “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天”等民谣,心中明白大元的腐败已是无可救药了。

    人治无力,天灾频仍。

    1344年以后,全国进入了灾害的多发时期。河北、山西和河南的自然灾害尤其严重。黄河决口,饥荒不断,瘟疫爆发,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一向市场繁荣的大都也受到了饥饿的威胁。

    元惠宗整天忧心忡忡。

    道尔吉向皇帝建议将隐退的脱脱请回来治理经济。

    元惠宗不得已又重新起用了旧臣脱脱为中书右丞相,期望借助他的才敢能挽回大元的颓势。

    再度披挂上阵的脱脱面临的已经是千疮百孔的局面了。

    首先,黄河水患引发的财政危机十分严重。漕运和盐税锐减,朝廷的财政收入急剧下跌,国库渐渐空虚。

    其次,河患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国家大乱一触即发。小规模的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对大元赖以生存的海道漕运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道尔吉接到元惠宗的圣旨,马上带兵前去镇压,却无果而返,受到了元惠宗的斥责。

    一向手段强硬、战无不胜的大元王朝只得招抚他们归附。

    脱脱试图在经济上力挽狂澜,扭转局势。他采取了变钞和起用贾鲁治理黄河的两大政策暂时取得了短期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为大元王朝掘好了灭亡的坟墓。

    面对一个烂摊子,元惠宗气恼地责问脱脱和道尔吉:“你们说天下太平无事,现在红巾军却占据了国家的半壁江山。你们作为丞相和军队的大将拿出了什么好的对策?”

    脱脱和道尔吉惭愧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

    脱脱为了收拾残局,一方面加紧了防备汉人的措施,另一方面依赖地方上的地主富豪来对抗红巾军,未想到又酿成了军阀混战的恶果。

    元惠宗也逐渐丧失了当初勤政的朝气,开始宠幸佞臣康里人哈麻。

    1352年9月,万般无奈的脱脱和道尔吉只好亲自带兵南下,重创了势头正盛的红巾军。

    元惠宗一时间高兴得忘乎所以,硬是在武定州(今天江苏省徐州)为活着的脱脱建立了祠堂,树立平寇的功德碑,还封赏了每一个有功的将领。

    此时,朝廷内部开始酝酿立皇太子一事。哈麻等人力推高丽人奇皇后生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

    脱脱向来性格耿直,对哈麻等人很有看法,明确地表示不予苟同。

    道尔吉私下劝说脱脱不宜锋芒毕露,避免得罪小人。

    脱脱不以为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哈麻恼对脱脱羞成怒,趁机在元惠宗的面前挑拨离间,恶意中伤为国分忧的脱脱,为宫廷的内乱埋下了伏笔。

    1354年10月,元惠宗再次命令脱脱和道尔吉带兵消灭南方的起义军。这一次的队伍非常庞大,不仅包括蒙古人和汉人,还囊括了西域、吐蕃和高丽等地集结的军队,号称百万之众。

    哈麻利用脱脱南下打仗不在朝廷的机会,又多次在元惠宗的面前进谗言,诬陷脱脱和弟弟有不轨的言行。

    陷入昏庸而多疑的元惠宗听信了哈麻的话语,下令削去在正在指挥前方打仗的脱脱的兵权,同时也冷落了为脱脱求情的道尔吉。

    脱脱深受忠君思想的影响,接诏以后坚决服从命令,二话不说便交出了兵权。他们全家先后被流放淮安路、亦集乃路(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云南镇西路。

    1356年1月,脱脱在流放云南的途中被哈麻假传圣旨杀害了。

    脱脱被放逐和杀害以后,元惠宗彻底失去了精神支柱,把朝政交给了皇太子去处理。他受哈麻的蛊惑沉溺于密宗,声色犬马。

    1356年,哈麻蹬鼻子上脸,竟然策划让元惠宗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不料,这件事情被他的妹夫捅给了元惠宗。

    元惠宗勃然大怒,呵斥道:“朕的头发未白,牙齿未落,你这个混帐的家伙怎么说我已经老了呢?”

    元惠宗后悔看错了人、听错了话,冤枉了忠臣脱脱和道尔吉,下令将深深地刺伤自己内心的哈麻赶走了。

    1358、1359年接连两年,国内战乱不断。红巾军的将帅破头潘和关先生率领起义军攻破了上都,一把火焚毁了所有的皇家宫阙。

    由于各地发生的农民起义导致漕运断绝,大都也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饿死的老百姓有10万人之多。

    驻守在哈拉和林的阳翟王阿鲁辉铁木尔拥有数万的军队。他知道国家的大势已去,乘机起兵作乱,要挟其他宗王一起起来反叛朝廷。

    阿鲁辉铁木尔直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