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四章 河湟事变

    正文 第六十四章 河湟事变 (第2/3页)

地区的防守。

    这一次,官府做到了对谁也不偏袒。他们认为新老教派都是一丘之貉,都是不安分守己的暴民。因此,不分新教老教,一律剿办。

    两派的信众本来都寄希望于官府主持公道,给自己一个公平的说法,如今迎来的却是大祸临头。他们热血沸腾的大脑一下子冷却了下来:这是官府借机消灭我们回教徒啊!我们如果再这样内斗下去,恐怕全族都要灭绝了。

    于是,两派立刻停止了教争,联合起来反抗官府的镇压。马永琳率先带领团结起来的新旧两派围攻河州城。

    教派之争迅即转化为反抗大清的斗争。

    各地的回教信众纷纷起来响应。撒拉人马占禄等围攻循化。闵伏英、马维翰等攻打狄道。西宁府的韩文秀一度包围西宁衙署。大通县的刘四伏、包良,西宁府的包有福,海原县的李昌发、海四虎,巴燕戎格的马成林,碾伯县的冶主麻、多巴(今天青海省湟中县)的马大头三三、北大通(今天青海省门源县)的刘辅等先后起义。伊赫瓦尼派的创始人、撒尔塔人马万福也率众加入了起义军。

    起义的群众一度达到10多万人,震动了甘肃全省。

    杨昌濬紧急命令甘肃的各路淸军前往起义的发生地作战。但是,清军穷于应付,到处败北:先是河州镇总兵汤彦和的军队在夹塘湾(今天甘肃省临夏县新集镇)全军覆没。西宁镇总兵邓增的部队在赶往循化的途中甘都堂(今天青海省化隆县甘都镇)被起义军围困并击败。河州提督雷正绾的军队也被起义军包围,情势危急。

    随后,大通营、甘都营相继落入起义军的手中。

    巴燕戎格厅、大通县城的形势也非常紧迫。

    杨昌濬命令甘肃提督李培荣从平番(今天甘肃省永登县)经碾伯县进兵西宁。

    李培荣攻击西宁的东大门大峡,打败了驻守在那里的起义军。

    李培荣走到东营堡(位于今天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境内)附近,与起义军的援军不期相遇,展开了一场鏖战。

    双方殊死搏斗,阵亡了 3100 多人。

    东营堡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李培荣突围成功,占领了平戎驿(今天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

    朝廷因为杨昌濬镇压不得力,将他革职遣返原籍,另外征召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速去督办甘肃军务。

    董福祥是镇压回回反清起义军的老手。他率领部队从北京日夜兼程,驰援甘肃。

    11月中旬,董福祥抵达河州。

    他继续采用百试不爽的“以回治回”的老办法,先利用马福禄与马永琳、马永瑞的关系诱降了兄弟俩,然后杀害了他们全家人,又利用马安良和马海宴的关系诱降了韩奴勒。

    马万福在马安良和董福祥清军到来之前就投降了。

    董福祥的军队从北京带来了先进的欧制新式武器毛瑟枪和雷明顿散弹枪,相对装备不过是可怜的冷兵器和前装式枪支的起义军无疑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马安良率领剽悍的骑兵在牛心山打败了起义军。起义军的鲜血染红了他的的官帽。

    马永琳和他的儿子以及600余人被俘,随之遭到了斩首,耳朵也被切下。他们的头颅被马福祥和马福禄用来装饰自己的办公场所。

    12月4日,马安良解除了起义军对河州的围攻,随即率领着骑兵前往循化,屠杀那里已经答应与朝廷协商的撒拉人起义军。

    董福祥驻扎在河州城,命令马福禄等人在循化办理善后。

    循化的反清斗争宣告失败。

    韩苏莱曼亲眼目睹了循化起义的始末,血淋淋的现场告诉他:妻子是正确的。

    1896年年初,西宁又出现了起义的险情。

    朝廷给董福祥发来数份加急电报,催促他亲自前往西宁府督剿。

    董福祥立刻命令何得彪、张铭新首先开拔西宁府。

    马安良随即派遣4个营的兵力包围了西宁。

    西宁的起义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因为清军的兵力巨增,枪炮精良,起义军占据南川的五堡被清军攻破。

    起义军还占据着北川的后子河、长宁堡、那林量、苏家堡等地。苏家堡是北川起义军的中心。这里的堡垒非常坚固,兵力也很雄厚,有步兵和骑兵约4、5万人。若将周围30余座小堡的兵力计算在内总兵力在6万人左右。

    刘四伏是苏家堡起义的领导人。

    1896年正月初七日,董福祥的甘军和湘军开始进剿西宁北川。

    起义军面对20余营清军的汹涌攻势,英勇抗击,终因力量悬殊, 堡垒相继被清军攻破。多巴、北大通、米拉沟、巴暖营等处的起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