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听辩

    第三百五十七章 听辩 (第2/3页)

,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制约诸州官兵,皆为稳妥之计,胜过与狡诈之郡主结盟。”

    徐础笑道:“王者或许求稳,欲为天下之主却要险中求胜,今日求稳之诸王,它日必为行险者之臣子。郭先生也曾熟读史书,可从中找出任何一位稳得天下的开国之君?”

    “嘿,行险而得天下,万中无一,更多豪杰连称王的机会都没得到。况且开国之君并非一味行险,必是先稳而后险,有机会将敌方一举消灭时,绝不犹豫。徐公子退位之人,空谈史书,不足鉴也。”

    “梁王之劲敌并非邺城,恰恰是淮、并两州,淮州为避弑君之名,出兵而不立旗,事成之后必定反目——如宁王在江东所为,郭先生乃当时出谋划策之人,梁王当引以为戒。”

    江东皇帝死得不明不白,罪名最后落在梁、兰两家头上,但是许多人都知道,幕后策划者必是宁王,皇帝驾崩之后,他却打出复仇旗号,要尽斩两家老小。

    郭时风冷笑,“徐公子重色而轻友,哪一句话会是真心?”

    “郭先生重利而轻义,何尝真为梁王着想?”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寸步不让,渐渐地言辞不善,开始攻击对方为人。

    马维突然睁眼,大声道:“够了!”

    徐础与郭时风同时闭嘴,互相作揖,各退两步,不再多说一个字。

    马维面无表情,在外人面前,他要尽力保持高高在上的架势,绝不能流露出半点犹豫,即使觉得争论双方都有道理,心中患得患失,还是要显出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

    沉默片刻,马维问:“徐公子,你因何去而复返?就为阻止郭先生劝我改变主意?”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稍一不慎就会惹怒梁王——若说是,则暗示他认为梁王软弱,辩不过郭时风,若说不是,则显得别有用心,必须为之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郭时风觉得自己不需要插口了,因为一见面时,徐础就已承认过自己回来是要做郭时风的对手。

    梁王倾听多时,却一直对开始的这句话耿耿于怀。

    徐础微微一笑,“我猜到郭先生不会死心,所以赶回来阻止他的计谋,但这是一个借口,好让郡主放我离开。”

    “这又是何意?你不做邺城的使者了?”马维问。

    “梁王与郡主既已结盟,我的使者身份便告终结,从此不再是任何一方的使者。”

    马维眼睛微微一挑。

    徐础拱手道:“我回到这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与郭先生争辩,而是向梁王告辞。”

    马维压住心中的失望,“邺城与我这里你都不愿留下,徐公子想去哪里?”

    “我还是要前往渔阳,在郡主到达之前,解救田匠,然后回思过谷继续隐居。”

    郭时风忍不住嘿了一声,显然一个字也不相信。

    马维沉默一会,“这个田匠有何特殊,值得徐公子孤身前去营救?”

    “无它,曾经欠他一个人情,必须要还。”

    郭时风插口道:“徐公子自认为只欠他一个人的人情?”

    徐础尚未开口,马维起身,“有恩必报,实属难得,值此乱世,尤为罕见。我可以派人送徐公子一程。”

    “多谢,但我不需要护送,梁王如有心,请赠我一纸公文,传令沿途城镇许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