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定(一)

    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定(一) (第2/3页)

么说,不由得兴致大起,就势问了起来。

    “林州的北方是云州,不过,从林州并没有到达云州的道路,两个州中间依然被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阻隔,多少年来,都没能开辟出一条道路,从这里要想到达云州,就必须从中州过去,中间要绕很远的路。至于东边,说实在的,谁也没有去过。”

    高韦微微一笑,回答道:“没错,南郭城东面还有大片的国土,但是,林州的疆域广阔无比,一直延伸到我大唐的最东边,在那里,是一望无际的无人区域,大唐在行政上还没有介入那边,听说一直往东走的话,就是传说中的大海了,不过这里的人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大海……?”李明变得异常兴奋了起来,这个世界的地理位置他一直都没搞清楚,虽说在他的手中有一张他亲自绘制的地图,但也仅限于他知道的地方而已,从地图上看,同他所在的世界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因此,他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在这个世界一点也用不上,如今知道了大海的位置,以后就可以在国内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展海洋探险和跨海贸易了,只有开拓了海上的贸易路线,才能真正地让大唐的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马林,我命令从你的安全部抽调一批擅长绘制地图的人员,带领上一支千人的游骑兵从南郭城出发一路东去,详细地绘制一路上的地形地图,一直搜索到传说中的大海为止,这个任务马上执行,你回去挑选人员,越快越好。”大周国和苏过目前同大唐是敌对国家,要想在三国之间开展贸易是行不通的,因此以后的对外贸易就要*海外了,早日探明到达大海的路线,以后真要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也能显得从容一些。

    看到马林将命令记录了下来,李明又将话题转到林州那边,对高韦问道:“照你这么说来,我要想将林州彻底搜查一遍是不可能的了?林州是南郭城北方的门户,任由李皎带着七八万大军在那里潜伏着,实在令我不安。”

    “林州的地形非常特殊,基本上,那些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都在密林的深处,要想到达他们那里非常困难,因此李皎的部队很可能还在附近的森林中躲藏着,七八万大军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给养,单*林中觅食是不显示的。因此臣以为,不出两个月,他们就要露头出来寻找食物,我们只需要在林州仅有的几个大城市中驻扎部队,到时候就能够捕捉到他们的动向。臣建议,在林州至少要驻扎二十万以上的大军,来保障几个大城市的安全。作为大唐最重要的林木输出地,林州绝对不能让李皎残部来破坏。”高韦以前是大唐的户部尚书,对林州的重要性非常了解,因此说到这里时神色非常宁重。

    李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揉了揉太阳穴,苦恼地说道:“目前在林州的仅有任勇的八万大军,其他地方部队一时半会儿根本就赶不过来,南郭城的放手部队再抽出一部分的话,这里又很危险了,实在是让我很为难啊。老哥,冷痕那边有消息了吧?”

    圣手王跨前一步回答道:“昨天给他们发的电报,上午回信说他们已经抓紧时间往回赶了,从定州到这里,估计需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两个月!”李明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交通,落后的交通啊,实在太耽误事了,空有这么多兵力,却用不到正经地方。”说到这里,他抬起头来,命令道:“马林,将安全部所有能够抽调出来的人员都调到林州去,形成一个严密的情报网,另外高韦,将有经验的官员暂时补充到那里,尽快地在当地建立起村一级的民间自卫联防组织,无比要让林州达到全民皆兵的程度,这样一旦出现什么以外,他们也有自救能力。至于杨平那里,只有尽力让他搜索了,林州,必将有一场大战。”

    下了早朝,李明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宫,却见在他寝宫前面的空地上,一大堆妙龄少女跪在那里,几个黄门司的小头目在那里不停地呵斥着,却无法驱赶满地的工女。张瑶和蔓儿站在那些宫女周围,脸上满是不知所措。

    李明眉头一皱,心中怒火上涌,很明显的,这是一批不肯离开皇宫的宫女,本来他就心烦,再看到这种情况,更是忍无可忍,快走几步,对着那群宫女怒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来这里胁迫朕吗?朕旨意已下,已经不可更改,赶快回去准备出宫吧,谁都不许在这里留着!“

    那些宫女本来是要在李明面前哭求的,却没想到李明上来就是一阵怒喝,吓得她们谁都不敢吭声,张瑶和蔓儿急忙走过来,连是或带劝地将他劝进了寝宫。

    坐下来喝了一杯茶,李明郁闷的心情才稍稍好转,张瑶在他的面前,大眼睛关切地盯着他,柔声道:“先生今天是不是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了?平时你对下人可没这个态度,和她们生气不值得。”

    李明苦笑了一下,道:“其实我不是冲着她们,只不过我心情不好而已,目前林州那边让我有点手足无措,事先我根本没料想到会是这个局面,李皎的部队随时都可能流窜出来给那里带来巨大的损失,作为一个皇帝,不能保证自己的臣民安全,实在是我的失职。”

    “公子,任何一个做皇帝的都不可能坚固所有的百姓,大唐这么大的地方,出现林州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了,那样对你以后不利,作为一个统治者,要学会适当地放弃,就像这次南州的百姓那样,没有能力保全他们的话,就不要再让他们扰乱你的心神,要知道,更多的百姓在等着你,你应该把眼光放到其他地方了,林州的事情,尽力也就行了。”蔓儿不愧是皇族的子女,说出话来别有一番主意。

    李明微微地点了点头,无奈地说道:“也许你说的有道理,我太注重细节了,好吧,既然没有其他的好办法,我也就不去想它了。”

    看到李明稍稍地开朗了一点,张瑶趁机说道:“先生,为什么一定要那些宫女离开呢?皇宫中缺少了她们,还叫什么皇宫呢?难道你怕我们多心吗?其实,我们并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作为皇帝,三宫六院也是很正常的呀。”

    李明苦笑不得地望着张瑶,皱着眉头道:“难道你们就甘愿看着我和那些不认识的宫女才人夜夜春宵?我办不到,这不符合我的观念,有你们三个人足够了,此生我不会再有其他的女人了,那些宫女必须要自谋生路,在岛上的时候你不是为那些妇女建了一个丝绸作坊吗?正好让她们到那里去,从我这里开始,皇宫的某些习惯应该改变一下了,宫里留下一部分用来副食你们的人就足够了。”

    既然李明这么决定了,张瑶也没办法反对,在岛上的时候,李明的生活就很简单,张瑶已经习惯了那样的日子,皇宫中太奢华,人员太多的话她反而会不习惯。

    五天后,从南州传来消息,王文的部队正式开始行动了。

    将近九万重病的士兵早在五天前就已经撤退了,目前他们已经到达源州的边境,等王文的大部队到达这里时,这些先期撤退的士兵恐怕就已经进入安全地带了。

    王文的撤退是突然的,在表面上也是仓皇的,时间选在凌晨时分,大批的战马行动的声音在机警的凌晨显得格外明显,苏国的斥候很快就将对方撤退的消息传递给了他们的领军大将,听到这个消息,早已经对两军对峙失去耐心的苏国将领一个个欣喜若狂,匆匆地组织起大军离营而出,向着王文撤退的部队掩杀了过来。

    苏国的部队效率非常高,从组队到出营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随着一阵震天的鼓声,无数的火把在营地中燃起,伴随着铺天盖地的火光,苏国四十万大军向着王文的营地猛扑过去。

    迎接他们的是空无一人的营地和满地的陷阱,早在数天前,营地中就已经完善了各种各样的陷阱,在漆黑的凌晨,漫天的火把反倒会让人看不清楚地面的情况,因此,在长达二十多里的连营里面,一批又一批的苏国士兵掉入了一人多深的陷坑,虽然他们身上的藤甲可以很好的保护他们,但仍然有不少人被尖锐的木桩扎破了脑袋。

    对此早有准备的苏国士兵毫不减速,借着火光,他们绕过一个个陷坑,继续顽强的向前追击,虽然不时地就有身边的人掉入陷坑,但幸存下来的人没有任何恐惧,依然迈开大步继续追击。长达一个多月的僵持让这些士兵一个个变得性格暴躁,恨不得抓住他们的对手啃一口,眼看对方就要跑远了,如果不抓紧时间追上去,恐怕会贻误战机,因此这些人一个个不要命似的往前赶,长期被压抑的血腥在这一刻被激发了出来。

    王文安排的压后部队是机动灵活的游骑兵和防御能力超强的重装步兵,虽说遍地的灌木林不利于他们作战,不过他们之间的配合可以最大程序的减少伤亡,并可以有效的组织对方部队的追击步伐。这个方案是经过王文他们以及统帅部精心研安全制定下来的,如果王文就这么撤退了,势必会让苏国的部队有时间洗劫南州的城市和百姓,另外,如果对方对自己的策略有所觉察的话,很可能就驻扎在南州不在前进了,那样地话。整个南州就白白的送给了他们。因此,必须要让他们有所压力,才让他们抽不出时间去骚扰那些无辜的百姓,同时步步后退的断后部队可以刺激那些苏国的将领们对王文部队紧追不舍,这样才有可能将他们一步步的引入早已经布置好地圈套中,不过这样一来。负责断后的那些部队就显得非常吃力了。

    王文剩余的十万战斗部队,重装步兵仅有五万多一点,游骑兵也仅剩下三万,凭借着这八万士兵想要顶住苏国四十万大军的进攻,实在是非常吃力的,在这灌木丛生的密林中。游骑兵步履维艰。重装步兵身上沉重地钢甲也让他们地行动非常迟缓,因此有骑兵必须竭尽全力的保持他们后撤前方道路的畅通,否则,一旦被苏国的四十万大军包围了,其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在这种地理条件下,苏国的士兵占有很大的优势。

    为了顺利的将这八万拖后部队带出重重包围,王文和尉迟雄亲自留了下来,重甲骑兵的撤退和中州、源州那里包围圈的布防只有交到张猛手中了。长期在北方一望无际地旷野上带领部队,张猛对于平原作战还是有自己独有的一面,交给他来布防,王文非常放心。撤退部队这边,必须要由王文亲自压阵来稳定军心,在精通密林作战的尉迟雄的协助下。部队才能顺利地完成撤退任务。

    在两军对峙的时候,苏国的四十万大军并没有显得有多少,但是在这场追击与阻击地战斗中,王文才真正体会到了人数上的差异,后面追击的苏国士兵犹如潮水一般,凭借着身上坚固的藤甲向着重装步兵组成的防线发动一浪又一浪的冲击,虽说重装步兵身上的装备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而且他们身后的游骑兵也能给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援,可是他们的体力是有限的,在边打边撤的过程中,体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这一点上,苏国的士兵占尽了优势,不仅他们人多,人员可以轮换休息,而且他们身上的重量也比重装步兵轻多了,在这样搞机动性的作战中,他们常常凭借着优势的兵力将后撤的士兵团团包围,虽说每次都被游骑兵密集的远程火力压了下去,可他们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包围上来,在灌木丛林中,他们人的行动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每时每刻,撤退的队伍周围总能出现大群的敌军。

    不过好在南州的地形同南滇府和苏国并不完全相同,虽说密林遍布,但宽阔的平地还是比比皆是,每当撤退的军队撤到这种地形的时候,也就是他们休息的时候,在这种地形下,游骑兵可以发挥他们的机动性,在平地上将包围上来的敌军远远的甩在后面,然后又重新返身同敌军保持五十多米的距离,利用手中的弩箭精确的屠杀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是苏国士兵伤亡最大的时候,三万游骑兵在这有限的空地上奔驰腾挪,可以很快的消灭两倍于自己的敌军,虽说双方人员相差加上倍以上,可苏国部队还是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任由游骑兵屠杀下去的话,他们兵力上的优势很快就会丧失的无影无踪。因此,当撤退的士兵来到第一块空荡的平地上的时候,苏国士兵还能够一拥而上将重装步兵围起的营地包围,然后其他的人员涌向营地外围的游骑兵,但是当他们的人员被游骑兵在半天的时间里射杀将近七八万后,苏国的将领就已经意识到策略上的失误,在对方精准的远程打击下,多少士兵都不够用,虽说在战斗中也消灭了两三千游骑兵,可双方损失的差别太大了,因此,苏国的将领急忙将自己的部队撤回了丛林中,从而使战斗了将近一天的重装步兵的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在临时搭建的营地中,火头军正抓紧时间埋灶做饭,南州这个地方不缺水源,因此他们不用为此而操心,其实说是做饭,他们能做得也仅仅是将污浊的水过滤澄清后烧开而已,急行军的时候,李明部队的伙食也就是炒米粉、炒面粉和肉干,吃饭的时候用开水一冲就是一顿饭,喝开水是李明部队坚持保持的传统,无论多么艰苦。也要等火头军将水烧开后再说,除了泡米粉、面粉之外,每个士兵随身还要携带一支铁皮做的水壶,每次吃完饭都要灌满开水,这么做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因此,除了这次因为气候的原因造成大面积的减员之外,平时李明的部队里很少发生因为流行疾病而减员的情况。

    王文闷闷的坐在简易帐篷中,同尉迟雄一起默默无语,刚才地密林中,部队的伤亡相当大,从初步的统计来看。重装步兵的伤亡在六千左右。游骑兵虽然在重装步兵的保护下伤亡小一些,但刚才在外围空地的作战中却损失了三千多,相对于仅有三万地游骑兵来说,这个损失是够大地了。

    突围行动开始第一天,部队就损失了将近一万人,这让王文有点接受不了,接下来的日子还很长,从这里到达源州和平周的埋伏全起码还有二十多天的路程,如果照这种损失下去。恐怕还没到那里他就全军覆没了,虽说在这天的战斗中,对方损失将近十万,可大部分敌军都是被游骑兵在平地消灭的,如果再次进入密林中,就会成为敌军的天下。不久前在密林中噩梦般的战斗让王文都感到不寒而栗,借助于密密麻麻的灌木丛,敌军灵巧地穿行于其中,对自己重装步兵组成的战阵进行猛烈的冲击,那里的战斗伤亡几乎就是一比一,这种惨重的伤亡是王文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以往他带兵,敌我地伤亡往往在十比一以上,因此,密林中一对一的消耗让他难以承受。

    相对他而言,尉迟雄显得要镇定许多,在他眼中,已方损失一万,换来对方十万士兵的伤亡,这种结果简直太完美了,限于重装步兵的先天缺陷,他们无法在密林中象对方部队那样灵活的穿插行动,可是在平地上,双方就完全是两个档次了,因此如何尽量的减少双方部队在平地上的接触才是最重要的,最理想的莫过于派出大量的斥候去探路,然后选择最小的丛林区穿越,但现在,他们周围所有的密林中都藏满了敌军,斥候恐怕无法穿越包围圈。

    “明天如果不能穿过前方的那片丛林,恐怕我们就要葬身在那里了。”打破了沉默的气氛,王文闷闷的说道。

    “重甲骑兵撤退的时候,留下的道路实在太窄了,不然我们在林中还能有点优势,刚才我上了望塔看了一下,我们前方密林中的道路已经被敌人用灌木枝堵死了,可以想象,明天在林中的战斗将更残酷,我们的伤亡也会更大。不过,按照我的记忆来说,过了前面那片丛林,应该是一座小城市,在那里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尽可能多的消灭敌人,以减弱我们之间兵力的差距,无论怎么样,一定要把他们带到埋伏圈中,明天,就坚持一下吧。”

    “不行!”王文用力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能看着我的士兵就这么死去,我的士兵不能有这么大的伤亡,我要另想办法。尉迟将军,前方那片密林,同其他的树林是不是连接在一起的?”

    尉迟雄摇了摇了头道:“那倒不是,南州这个地方,丛林都是独立的,丛林之间的平时也很多,只是我们要想从这里绕过前面那片密林的话,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密林与密林间的空地都是曲折蜿蜒的,全绕行的话,恐怕两个月都走不出这里,我们的士兵,我们的给养都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

    王文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冷的笑容,他们目视前方,表情怪异的说道:“为了我手下这些士兵的安全,我也不得不来一次冒险了,他们不是要凭借着密林来阻击我们吗?今天我就要让密林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

    “你要干什么?”尉迟雄一下就猜到王文的企图,急忙劝阻道:“密林中往往都有百姓世代在那里生存,你如果用火攻的话,很容易伤及无辜,另外,现在是冬季,刮得是北风,这一场大火弄不好就把我们自己烧了。”

    王文冷冷的一笑,道:“为了把敌人引进埋伏圈。损失整个南州的百姓都在所不惜,更何况是区区林中的居民呢?你说的风向问题我刚才也考虑过了,这里距离前方的密林有一公里远,大伙应该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所忧虑者,就是起火过程中的浓烟。这个地方天气潮湿,虽然我们有燃油引火,可烧起来时候地浓烟也是致命的,好在我们周围有的是水塘,皇上曾经教过我们,起火的时候趴在地面上。用浸水的湿布可以将你浓烟的伤害。现在这种局势下,我也只要冒险了。”

    尉迟雄长叹一声,道:“既然你决定了,我也不说什么了,现在就把各级将领叫进来商量一下行动地方案吧,前面这场大火烧下来,每个七八天是停不下来的,我们能不能坚持这么长时间还说不好,这是一柄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到自己的。”

    入夜,一队队游骑兵从兵营中飞驰而出,每人带着一个沉重的油罐向前方的密林驰去。燃油本来是投石兵的标准武器,不过撤退地时候,王文让笨重地投石机跟在重甲骑兵先走了,留下少量的燃油本来是用来以防万一的。如今正好派上用场,为了解决前方密林中的敌军,王文是把仅有的三百桶燃油都用上了。

    这个时候,远在皇宫的李明也正在烦恼着。

    他的烦恼倒不是来自南州,而依然来自林州。

    现在他的大本营已经挪到南郭城了,那就不得不考虑到这附近的安全和百姓地稳定,林州这个地方隐藏着太多的秘密,距离南郭城也实在太近了一点,因此他不得不考虑这一片地方的安危,从下午林州那边的电报来看,李皎的八万大军似乎露出了一点蛛丝马迹,常年都没有出现过匪患的紫胶城周围居然陆续地有好几个地方被一批来历不明的人洗劫了,发生洗劫事件的地区全部都被大火付之一炬,所有的百姓全部都被屠杀的干干净净,所有的食物都被搬走了,根据这些情况,李明知道,李皎缍在林中呆不住了,下午,他的命令已经传达到了各个相关部门,大量的情报人员赶往那个地区,任通的部队也开始昼夜不停地向紫胶城进军,争取在李皎的部队占领那里之前赶到。

    杨平那边已经十多天没有传来任何消息了,按理说,即使是在密不见天日的原始丛林中,无线电台依然能够工作的。可是,十天前最后一封电报发来之后他们就杳无音讯了。最后一封电报上仅有不多的几行字,上面向李明汇报说他们将要进入距离紫胶城三百多公里远的一处最大的密林中,那片密林位于紫胶城的东部,李明前些天曾经听高韦说过,那边的密林从来没有任何人进入过,东边历来都是无边无际的密林。

    这么几个消息一直在李明心头挥之不去,按理说,李明已经经历了这么多挫折,也经历过比这大得多的场面,可是,偏偏这次让敢干到心神不宁,也许,正是因为那次在林州特殊的遭遇,让他对这个地方非常关注,也让他对这个地方非常忌惮,通往紫胶城那条神秘道路上的神秘大阵在他心里都是一个谜,总想要抽出时间去弄个究竟,只是现在忙于征战天下。这才暂时放在了那里,现在,这个问题因为李皎和长乐公主的事情再次跳到他的心头。

    现在他已经是一国之君了,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说走就走,探索林州的事情也只有依*下属了,不过,精通阵势的林珑目前正在林家庄养伤,在他身边再没有谁在这方面有研究,因此,他的烦恼一部分也是来自这点,神秘的林州,是他一直都心神不宁。

    偏偏这个时候,王文的电报通过圣手王的手转到了李明这里。

    王文在电报上说得很详细,将一天中的战斗情况以及他们的困境都汇报了上来,最后,他将他的冒险行动和盘托出,按照发报的时间来看,可能现在大火已经点燃了。

    李明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对王文部队的处境,他也没有太多的办法,目前只有靠他们自己临阵发挥了,对于放火烧林,李明并不反对,虽然危险一点,可也总比让自己的士兵在密林中同敌人作战好,只是,王文的撤退部队携带的燃油仅够使用一次,一旦到达另外的丛林时,将重新陷入困境,因此,在考虑片刻之后,李明找来乙一,对他命令道:“通知限期撤退的投石兵,让他们在重甲骑兵的掩护下,从源州开始往回走,逐一烧毁他们经过的丛林,希望此举能够给王文一点帮助。”

    七天后,南州前线。

    王文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挪到旁边的池塘边,用污浊的塘水抹了一把满是烟尘的脸,吐了一口黑乎乎的睡沫,开口低骂道:“真是自作自受,我怎么想出这么一个馊主意。”

    这场大火烧了四天四夜,直到第五天上火势才减弱,虽说现在天气寒冷、空气湿度非常大,但是枯黄的树枝被燃油点燃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王文的游骑兵在长达两公里的横面上投了三百个油罐,使得大火一发不可收拾,晚上着的火,到了白天,整个灌木林中已经满是冲天的火焰了,烈焰让远在一公里之外的王文他们都感到灼脸,随着大火,滚滚浓烟在北风的吹动下向着他们铺天盖地涌了过来,虽然他们早有准备,却还是没有估计到事情的严重,人倒好办了,趴在地上用湿布蒙着口鼻还可以躲避滚滚浓烟,可马匹就难办了,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有这样的保护能力,虽说骑兵事先也给他们的战马做好了防护工作,但动物天生怕火,滚滚的浓烟和热浪让它们在营地中狂嘶乱叫,如果不是事先将它们拴好的话,恐怕早就四处逃散了。

    在这四五天时间里,王文的士兵几乎像是在地狱中煎熬,每天他们只能伏倒在地面上,不停地用旁边的塘水浸湿手中的蒙布,即使是这样歹各种各样难闻的气味依然直往他们鼻子里灌。其中最难闻的当属烧焦尸体的味道,看来苏国在对面的丛林中布置了不少士兵,一大火烧起来的时候,有些人来不及逃跑就陷入了熊熊烈火之中。

    大火熄灭两天后,漫天的浓烟才渐渐散去,王文的士兵纷纷站起来,舒展着僵直的身躯,贪婪地呼吸着相对新鲜的空气,然后在军官的组织下准备出发。

    斥候先一步到达了着火现场,发回的消息令王文兴奋,七天前那片一望无际、密密麻麻的丛林已经不见了。大火的余烬已经完全熄灭了,放眼望去,黑乎乎的柴灰一眼望不到头,阻挡在他们前面的障碍已经被消除了。

    匆匆吃了一点东西,王文剩余的七万士兵组成防御方阵,又开始踏上撤退的道路。

    后面密林中的苏国士兵似乎还没有从大火的余悸中反应过来,王文部队的行动并没有引来他们的追击。在严密的戒备中,王文的部队顺利地来到了火场的前面。

    大火虽然已经完全熄灭两天多了,但众人来到这里时,依然能够感到地面散发出的热浪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那种难闻的味道,原来密林所在的地面上,铺满了厚厚的灰烬,随着呼啸的北风向着众人扑面而来。

    王文在火场前犹豫了一下,然后猛一挥手,鼓手马上擂起了震天的战鼓。七万士兵踏着小心翼翼的步伐进入了火场的灰烬中,顿时,漫天的烟雾将他们笼罩了。

    在这七天多时间里,远在皇城的李明一直都在密切的关注着南州的战事,原来他以为凭借着自己部队超强的作战能力,虽然艰苦一点,但要歼灭苏国的部队还是不成问题的,可听到王文第一天的战斗汇报后,才知道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在密林中敌我伤亡的比例是一比一,这个损失他承受不起,因此,他开始将目光从林州那边收回来,专心研究起如何对付苏国的大军了。

    经过大殿上重臣的建议,以及殿下少数核心人物的研究,最终还是觉得王文临时想到的火焚密林的方法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好主意。虽说这样会让不少生活在密林中的百姓丧生,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南州地区生态环境和气候的突变,可只要能保证消灭敌军,李明就有把握重新改造南州,更何况,南州气候潮湿、湖泽密布,这种地方本来应该是鱼米之乡的,就是因为处处丛生的灌木林,使得那里依然是大唐最穷困的地区之一,密林焚烧之后,会留下大量有机质,能给当地带来大片肥沃的土地,从长远考虑,这也不是不可行的。因此,李明临时改变了部队的行动方案,命令在源州、平洲地区埋伏的部队紧急向前推进,王文部队撤退回来的投石兵全部加入行动之中,利用他们携带的燃油焚烧南州的灌木。这批四万人的投石兵携带了大量的燃油,再加上是顺风操作,在效率上要比王文他们高得太多了。就在王文他们趴在地上等待火势熄灭的七天时间里,他们已经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公里,在长约三十多公里的横面上烧出了一条笔直的通道。

    王文他们在散发着余温的灰烬上行走了一整天,终于又迎来了另一块空旷的地面,大大小小沼泽池塘布满了这个地区,前面不远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