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筹备

    29 筹备 (第1/3页)

    来此已经好几天了,芸娘已深深的爱上的这个地方、爱上了这里的所有的人。

    她已经知道她现在所处的地方在哪里,左侧的山脉就是天山南侧的雀尔格达山,龟兹语的意思就是不毛之山。它和天山像是两只巨大的围拢在一起的手掌,中间包围出来一个封闭的、广袤的空间,形成一个资源丰富、水美草肥的人间天堂。到了冬天,这里据说还有现成的热水可以使用。

    在山脚下,有很多被河水暗流冲刷出来的石洞,成为了天然的居所,稍微修整就能居住,只是里面光线较暗而已,简直好到无法想象。

    这里的人团结和睦,互相爱戴,有活一起干,有难大家帮;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的为这个大家庭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也许只有历经劫难的人才能明白,这样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他们都加倍的珍惜。

    成年男子忙着秋收的收尾工作、同时准备播种冬小麦;女子则忙着采棉、纺线、织布;小孩子则被单独组织起来,不分男女,按照年龄段,由先生们进行体能和文化课的训练。吴夜更是被现在的生活吸引,天天和同龄的小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也不天天粘着芸娘了。

    课程的设置也比较奇特,所学的大部分课程,不是芸娘所知的四书五经,而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这是理科部分;而所谓的文科,则主要是基本三观的学习,就是将诸子百家各种名言、警句杂糅在了一起,启蒙的小孩子则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还有私塾所用的千字文。

    问过别人后她才知道,这些教程和课本内容基本都是阿布亲自编写了。这让她又一次受到了震动,也许这就是阿布的所谓学霸能力的又一次展示。

    她和李岩及刘远禄也被选做了先生,而且她是第一位女先生,这让她既感到新奇有趣,又感到压力山大,因为很多的课程她也没有学过。

    李岩和她的到来,孩子们又多了一门音律课,这方面阿布就无能为力了,所有的教材由她和李岩负责。她的音律功底没有李岩全面,于是李岩就负责音乐教程的编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