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章,牛巨明

    正文 第一百章,牛巨明 (第1/3页)

    尚一功从宝丰回来的时候,带来的粮食,钱物到也不算多。一来宝丰本来就不是什么特别富余的地方,二来宝丰是这一带最后被攻占的县城之一。古话说:“小乱避于城,大乱避于山。”懂得这个道理的有钱人也不少,所以,尚一功的确是没抢到多少东西。不过尚一功却带回来了一个此前谁都没有弄到过的好东西——一个主动表示要投奔黄自得的有举人功名的士人。

    自从玄逸加入到黄自得的队伍中之后,包括黄自得在内的一大批将领都认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革命道路千万条,学习文化第一条。队伍领导没文化,广大战士泪两行。”所以对于吸收有知识的人加入革命军队伍非常重视。但是因为“流寇”的名声,愿意追随他们的读书人一直都很少。不要说举人,便是秀才都没有,甚至就连童生都不多。

    另一方面,队伍的扩大,组织性的加强,也需要更多的读书人参与。比如随着军队的增加,如今黄自得这里就多了很多的文书工作,就需要更多的文案幕僚了。而黄自得这里,认得字的人都不多,打下洛阳的时候,在流民中找到了两个屡试不第,快要饿死了的童生,如今大家都客客气气的称呼他们为孔先生,陆先生了。

    所以这一次,尚一功居然请过来了一位举人,这一家伙,顿时便将整个军营都震动了。黄自得带上了能找得到的,暂时没啥要紧事的所有重要将领一起出军营来迎接。远远的就看到尚一功和另一个人一起并辔而来。黄自得便带着大家迎了上去。

    见黄自得等人迎了上来,尚一功和那位便也下了马,朝着众人迎上来。双方见面,尚一功便向那人引荐黄自得道:“牛先生,这便是黄元帅。”

    那人便向黄自得下拜道:“如今天下败乱,民不聊生,都是因为上有暴君奸臣。如今黄元帅兴兵吊民伐罪,实在是解民倒悬的义举,牛巨明不才,愿附骐骥而至千里。”

    黄自得赶忙扶起他道:“能得先生相助,黄某感激万分。这真是上天让先生来助我成功。”

    接着黄自得便给牛巨明引见其他人。第一个被介绍给牛巨明的便是玄逸道人。

    “牛先生,这位是在下的军师玄逸道长。玄逸道长和先生都是有学问的人,正可以相互亲近一下。”黄自得拉着牛巨明的手,对他介绍道。

    “幸会幸会。”牛巨明和玄逸都相互这样道,但是玄逸却从牛巨明闪动的眼光中,看到了一种隐藏着的,一闪而过的鄙视。

    玄逸知道,这并不是错觉。事实上,在上辈子的时候,牛巨明就一直看自己不顺眼。这种不顺眼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因为牛巨明是一个儒生,哪怕造反了,他也是儒生。在儒生的眼里,道士之类的都是异端,已经不是“近乎卜祝之间”了,而是是实实在在的就是装神弄鬼的骗子。若是“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倒也罢了,可是这个道士居然在这里当着军师!他也知道黄自得等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在这类人那里,“军师”这个名称,多半是来自《三国演义》。而在《三国演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