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5

    第三章 5 (第1/3页)

    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日军第九师团下辖吉野联队之主力已将构筑在紫金山南麓一带的中国守军阵地尽数收入囊中。杀红眼的日军在成功突破守军建立在中山陵周边的防线后,就接到了来自南京攻城代总指挥朝香宫鸠彦王中将的命令,所有进入中山陵内的日本士兵一律不准破坏陵寝里外的一草一木,违者军法从事。

    事实上,这道命令是正在养病的松井石根大将委托朝香宫中将代为下发的。其实这也并非他本意,主要是这两天不断有国内的军政要员以个人的名义向松井石根发来请求、劝诫,甚至是要挟,要他在指挥南京战役期间务必保证中山陵周围的建筑完好,这涉及到了国际观瞻之大局。

    即使如此,陵寝周围的建筑如藏经楼前的石碑、刻有“奉安大典”四字的铜鼎、小茅山顶的永慕庐都或多或少地遭到了日军炮弹的摧残,尤其是那只纪念铜鼎,直至现在弹孔仍旧保存完整,让人触目惊心。

    ……

    赶赴紫金山一线之前,杨龙菲特别从司令部的马厩里要了一匹稍显壮实的军马便踏上了征程。从卫戍司令部大院到紫金山北麓的防御阵地,这匹身躯健硕的军马果然不负所望,前后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在速度上完全可以媲美,甚至是赶超一辆现役的美式军用吉普车了。

    一路上,杨龙菲的心里除了对战局战况的担忧和焦虑外,还充满了对这场战争的不知所谓和对高级官员的深刻厌恶。战役打响前,杨龙菲曾一度视卫戍司令部最高长官唐生智为民族英雄,相信不仅是他一人,几乎所有充满爱国心的军人心里都会这么想。可事实证明他错了,这个表面充满了“爱国心”,一天到晚把“誓与南京共存亡”这句口号挂在嘴边的唐长官,在面对日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还是化作了一团软蛋。

    当唐生智向杨龙菲宣布司令部即将开展北上撤离的计划后,杨龙菲便对眼前这个长官表现出了极大的失望和愤怒。既然早就动了撤退的心思,那干脆之前就不要摆出一副死守南京的姿态。这下可好,牛皮吹上了天,大话跑了一火车,现在惦记起撤退来了?这他妈不是丧良心、孬种、王八蛋吗?还要不要脸了?

    杨龙菲颠簸在马背上的同时还在努力回忆着当时的场景,老实说,当时自己是怎么离开唐生智办公室的都想不起来了。不过按照杨龙菲这个火压不住,水浇不灭的性格,就是不当着对方的面儿来几句国骂,走前十有八九也得把办公室外的门给摔掉半扇。这叫什么?杨龙菲义愤填膺地扪心自问道:这他妈不是逼着自己当逃兵吗?算啦,想当孬种那是你们的事儿,老子的词典里可没有“逃跑”二字,今天就算是死在南京城,老子也不绝不再后退半步!

    团副张山果然没有辜负杨龙菲的倚重,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他率领着建制几乎打残的队伍硬是从傍晚六点多一直扛到现在,足足撑了两个多小时,他已经足够尽力了。要不是杨龙菲这会儿赶到,张山这家伙真就打算带着战士和敌人拼刺刀了。

    张山扯着已经沙哑的嗓子说道:“团座,你可算是来啦,我们和鬼子已经打了整整两个半小时,我心说您要是再不来,我真要带弟兄们冲上去跟他妈鬼子刺刀见红啦……”

    杨龙菲手持配枪一边朝对面的敌人射击一边问道:“嗓子怎么回事儿?”

    “别提啦,我这是跟枪炮声赛嗓门儿呢,以前都是您指挥战斗,下命令也是您来,这回冷不丁地换成我来,一个没收不住就成这德行了。”

    杨龙菲看着张山颇显狼狈的模样笑骂道:“别他娘的不知足啦,老子这是在培养你懂不懂?你以为自己还能只干一辈子团副官咋的?万一哪天老子死了,全团干部过遍筛子,到头还就得你来扛这面大旗,你可别跟老子装熊!”

    听了杨龙菲这话,张山急了,他急赤白脸地嚷道:“团座,你怎么净拣不中听的话说?就算要死也是我们死在你前面,只要我张山活着,你就不能说这话!不然我就不认你是老战友啦!”

    “行了行了,算老子的错行吧?不说啦,不说啦,你说你狗日的怎么不识逗呢……唉,对啦,89团铁海川他们哪儿去啦?怎么没看见他们团的人?”杨龙菲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