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3

    第四章 3 (第2/3页)

老子!老子既然被你们给围啦,就没打算活着出去!来呀……”三名战士扬起刺刀分三个方向和围在前列的日军交起手来。白刃格斗持续不到半分钟,除郑学奎外的两名国军战士相继在拼刺中倒地身亡,郑学奎本人的腹部和左腿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刺伤,鲜血浸透了军服。

    “我再问你最后一遍,你的部队番号和长官姓名!如果你还是拒绝回答,下场将会和你这两位同伴一样!”翻译官绷着脸做出最后的警告。

    郑学奎咽下含在腔子里的一口血后环视着周围的日军,冷笑道:“老子没啥好说的,光刚才就拼掉了你们两个鬼子,再多几个垫背的也不在乎……”言罢,就再次扬起了手中的刺刀,怒吼一声:“团长,您多保重,奎子我没给您丢人……小鬼子,我操你祖宗十八代,来呀———”话音未落,郑学奎便一瘸一拐地冲向面前的日军。

    渡边少佐无奈地摇摇了头,随着他的大手一挥,四下的日军便抱起刺刀一齐涌上前去。十余把锋利的刺刀瞬间就将郑学奎的腹腔捅穿,与此同时,郑学奎的刺刀也刺透了一名日本士兵的胸膛,两人几乎同时倒下。渡边少佐和那个日本翻译惊谔地发现,这个不知名的支那士兵到死都保持着生前的表情,仿佛随着他生命的流逝就此定格了似的……

    那是一种复杂的,让作为“胜利者”的他们永远无法理解的,掺杂着一种自带荣耀和轻蔑的眼神。渡边少佐对这种眼神既陌生又熟悉,他不止一次地在各地战场上见到过这种眼神,仿佛是中国军人身上自带的一种独一无二的笑容。渡边少佐打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中国军人,在死后却会表露出这种只有胜利者才配拥有的笑容呢?

    渡边少佐一时间陷入了沉思,他感觉,这可能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人文哲学……

    ……

    天微微亮了,摆放在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桌上的一本日历随风又翻过了新的一页,上面白纸黑字赫然写道:农历丁丑年11月11日———民国26年12月13日。更准确地说,今天是公元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样过着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的日子,可唯独南京除外。这一天的到来,无疑是给了这座被历史学家赞为“六朝古都”,久负盛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一记带有强烈血腥味的重锤……

    城内的南京市民此时可谓人生百态,逃跑的逃跑;闭门的闭门;自杀的自杀;还有不少人主动向过往的日本士兵示好表示拥护;更有甚者竟然对这场打得昏天黑地的战役一无所知,天一亮照样上街讨生活。

    可怜又可悲的南京市民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们在面临南京沦陷后所做的事情各有不同,但所得的结局却是一模一样,那就是必须付出失去生命的代价。

    大街上、巷子里、胡同口、闹市区、湖畔边……几乎所到之处尸横遍野,有的地方尸体甚至堆成了小山。玄武湖、夫子庙、鸡鸣寺、栖霞山、新街口等诸多景地及人文场所均遭到了日军的空前洗劫,每进一步都会闻到一股刺鼻的,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整个南京城硬是被丧心病狂的日军当成了屠宰场。甭管你是门户大开还是闭门休客,日本士兵一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决问题。不管你是出身望族的大家闺秀,还是家道破落的穷酸百姓,只要是撞上了这帮灭绝人性的畜生,那就没个好,几乎所有人都难逃一个死字。

    一名来自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九联队第三大队的名叫野田毅的下级军官,在紫金山一带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身为少尉副官的他同另一个名叫向井敏明的少尉军官相约,在南京城内进行一项美其名曰为“百人斩”的残酷竞赛,规则是看谁先杀满一百名中国人就为赢,胜利者将得到一瓶法国产波尔多葡萄酒。

    一位名叫铃木的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