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2

    第十一章 2 (第1/3页)

    驻晋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倚在一把靠椅前,双手食指轻揉着自己脑袋两侧的太阳穴部位,以此来缓解因未能按时休息所带来的疲倦。下辖各师团、旅团、联队都已相继发来电文,内容大致相同,大都是“各参战部队进展顺利,八路军各作战部队节节败退”之类的信息。看来此次扫荡带来的效果还是颇为显著的,岩松义雄不禁在心底窃喜,他似乎已经看到了此战的结局:八路军副总指挥和副参谋长被五花大绑地押到自己面前,然后再由自己用指挥刀亲手砍掉他们的脑袋,八路军各主力部队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八路军总部也将不复存在……

    一名日本通信兵手捧一封最新的文件汇报道:“将军阁下,第14旅团传来最新消息,被困在偏城镇一带的八路军部队已经冲出我军第二道包围圈,从对方的人数上看并不多,似乎只有一个连的建制……”

    岩松义雄的笑容凝固了,并很快转变为愤怒,他恼火地拍着桌子咆哮道:“只有一个连的建制?第14旅团坐拥四千人马,属第一军战斗序列中为数不多的机械化部队,居然在敌我人数相差四十倍的情况下放过了八路的一个连?简直荒唐!这种指挥官根本就不配只会一个旅团,完全就是帝国军人的耻辱!原田旅团长对此作何解释?”

    “将军阁下息怒,原田旅团长给出的解释是,在第14旅团对驻扎在偏城镇内部的八路军部队发起进攻后不久,四下便遭到了多股不明身份的敌人的进攻。由于敌人是从背后突袭,致使第14旅团攻击严重受挫,多个防御连接点都遭到了破坏,目前已经被外线的敌人撕开了多个缺口。原田旅团长通过对敌人尸体的鉴别后判断,这几股来路不明的敌人应该是身处外线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他们就好像疯了一样,拼命地朝第14旅团的防御纵深猛打猛攻,虽然伤亡惨重却依旧未能阻止住他们试图打开缺口的作战意图,从而致使八路军的那个连得以冲出第二道包围圈。据悉,像这样的战斗仍在继续,有些部队甚至已经展开了白刃战,双方均伤亡惨重……”通信兵继续汇报道。

    “摸清楚这几支八路攻击部队的番号了吗?”

    “很抱歉,将军阁下,位于偏城镇外围的我军三个旅团目前已全面陷入混战,但就目前为止,我们的部队还没有抓到敌人一个活口,因此有关番号的问题我们无从得知!”

    岩松义雄冲通信兵挥挥手示意他退下,随后便拿起桌上的话筒,并要通了拨往第14旅团指挥部的电话。接电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旅团长原田北川少将。从话筒那侧不难听出,原田的声音已经变得嘶哑,也许是指挥战斗时嗓门儿用力过大所导致的。

    “喂,原田君,你那边怎么样?我在这里听到了一些关于你们第14旅团的不太好的消息。现在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八路各攻击部队的番号都弄清楚了没有?”

    “将军阁下,我的部队此时已是四面受敌,土八路就好像疯了一样不断对我旅团阵地发起猛攻,从这场遭遇战打响开始到现在,土八路的外线部队已对我旅团阵地进行了连续八次的不间断攻击,土八路虽伤亡惨重,但其锐气却丝毫不减,我旅团下辖各主峰阵地也反复易手多次。目前北面的八路已经同我麾下第一步兵大队展开白刃战,对方的一个连已被我大队全部消灭,但迄今为止却仍未抓到对方一个俘虏!对方在进入白刃战前已有所准备,他们似乎并没有打算能击退我们,因此他们每人身上都携带有*或*包,一旦面临被我军俘虏的窘境就立刻引爆*,宁可粉身碎骨也绝不被俘。直到这一刻,我们仍然无法确定对方所属部队的番号……”

    “原田君,请你牢记我在战斗打响前对诸君的训示,倘若有谁指挥不力,放走了八路军机关首脑,当剖腹自裁,以谢天皇。我要说的是,这项命令到现在依然有效,原田君好自为之吧!”岩松义雄“啪”地一声便挂掉了电话。

    “喂,木村次武大佐现在在做什么?”岩松义雄将帐外的通信兵唤来问道。

    “报告将军,半个小时前我看到木村大佐正在第22战车联队的驻地向吉野联队长请教问题,据说是有关步兵战车同摩托化集群之间的战术配合,两人聊得很投机,估计双方目前仍在讨论过程中……”通信兵说道。

    岩松义雄笑道:“真是蹊跷,据我对木村君多年来的了解,早就判定此人是个桀骜不驯、恃才傲物的家伙。怎么今天他反倒务起虚来,主动找人赐教了?而且请教的问题还是同他所推崇的特种作战毫无联系的有关机械化兵团之间的战术配合?这样,你去把他叫到我这儿来,木村大佐要是问原因,就说我也有些问题需要向他赐教,去吧!”

    大约二十分钟后,木村次武出现在了岩松义雄的营帐外:“报告司令官阁下,木村奉命到来,请问有何指令?”

    “木村君的精神不错嘛,听说你刚刚正在向吉野联队长请教有关步兵战车同摩托化集群之间的战术配合问题,着实让我有些吃惊,不知此事是不是真的?哦,木村君,请坐……”

    木村次武正坐在岩松义雄对面,挺胸正视对方说道:“谢谢司令官阁下……实不相瞒,确有此事。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突然对这方面的战术问题产生了兴趣。司令官阁下应该知道的,虽然我早年就读的专业是步科,但严格来说我并不是一名好学生,甚至有些荒废了自己的专业。若不是当年欧洲战场上有关特种作战理论的兴起,也许我现在麾下之部队将不会只局限于那支不足百人的特工部,而是一个满编联队,甚至是一个独立旅团的编制,毕竟我那些昔日的同窗现在大都跻身于将官行列。也许是领导特工部实施敌后作战的时间长了,头脑和思想变得多少有些麻木。直到此次扫荡运动的打响,我才得以有空变换一下自己的思维,这才向吉野联队长请教有关大兵团作战的战略战术问题。”

    “让我想想你此刻内心的想法,木村君,你该不会是想将你所掌握的有关特种作战的理论同机械化兵团作战理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支具有特种作战标准的机械化兵团吧?”

    木村次武笑着摇摇头道:“司令官阁下说笑了,不可否认,在中日战争打响初期,我曾经动过这方面的脑筋,有时甚至有股冲动,想直接将这一想法上报给华北方面军最高长官。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具有足够的资源、人力和物力去完成有关这样一支部队的建立。但就现在的形势来看,这种想法多少显得有些不切合实际。自1937年起,这场战争我们已经打了整整五年,无论是资源、兵源、人力还是物力,都已经达到了相对匮乏的状态。如果在此时我再提出这一想法,无疑是给态势微妙的华北战局雪上加霜。我的想法是,如何将华北陆军的机械化兵团的战斗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在此之前我曾做过一个数据报告,我发现在我军同八路作战中,敌我双方伤亡比例为9比1,也就是说八路需要用九名士兵的生命来换取一名日本士兵的阵亡,这种代价对八路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但我第一军同仁目前所要争取的则是如何将这一比例继续扩大,将现在的9比1扩大到15比1,甚至20比1、30比1。从宏观上来看,蒋先生的‘积小胜为大胜’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构思确实高明。中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很难想象,如果再不加大针对我军大兵团和机械化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光靠这步步蚕食,这场战争究竟要打至何年才能宣告结束?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作为军事主官,我不得不为帝国军队的前途表示忧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否能耗得起这场战争?”

    “木村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类似问题你向我提过不止一次,我一直记在心里。而且你也曾多次点明,希望改革华北陆军目前的战法,参考盟军在欧洲和北非战场上使用过的战略战术,以最快之速度有效提升我帝国军队的战斗力,这一点我也同样铭记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