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4

    第十二章 4 (第2/3页)

发,正好四发。这也就意味着他手中的这杆步枪将失去实际意义,双方一旦爆发起白刃战,他手里这杆哑了火的步枪可能还不如一根烧火棍的作用大。

    谢大成牺牲的事,杨龙菲和张山也是在战斗结束后才知道的,他二人现在正忙着指挥作战。此刻不光是他们,但凡是还有口气的战士也全都参加了战斗,日军的储弹量虽同样面临枯竭,但他们在对敌射击上却毫不吝啬。日军队伍里不乏有许多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特等射手,他们在每一次扣动扳机前都有着十拿九稳的把握,如果不能保证一击必中,他们绝不会轻易开枪。

    其中两名机枪手在众多日本兵中绝对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果肯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就会发现,二人在射击的过程中使用的几乎全部都是点射,而非连射,并且能精确地将每一次扣动扳机后射出的弹群控制在三到四发。

    就拿其中一名操控九六式轻机枪的机枪手来说,他手里这种被中国士兵俗称为“拐把子”机枪的火器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枪械中的异类。因为从外形上就不难看出,拐把子几乎就是捷克式机枪的翻版;可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安装在枪身上方的曲型可卸式盒状弹匣的设计构思,居然是从英制布伦式轻机枪那里取的经;若再往深了研究就又会发现,“拐把子”机枪的射击原理和内部结构竟再次返回到了“歪把子”机枪最初的设计风格;更为有趣的是,这挺机枪的前端居然可以像三八式步枪那样安装刺刀,这也就促成了在今后的肉搏战中,这类机枪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一样可以起到刺杀效用。

    在这名机枪手的身旁放置着两根配套的备用枪管,每当枪管因弹药出膛过多而发烫时,他就会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毛巾,裹在发烫的枪管上并将其迅速拆卸下来,再将备用枪管装上即可重新回归至射击状态。整套动作下来用时才不过几秒,绝不拖泥带水。不仅如此,他本人还会根据自己的射击需求,及时调节机枪的准星刻度及风向修正。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在枪身的右侧安装了一支具有10度角视野的2.5倍放大型瞄准镜,可使自己通过瞄准镜近距离地观察到对面八路士兵的动向及所处方位,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射击精度及命中率。

    而另一名操纵着歪把子机枪的日本兵无论是射击技巧还是作战经验,比起上面那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先是用左手扶住紧靠腮部位置的*,右手握住枪柄的同时留出一根食指来扣动扳机。

    要知道,歪把子机枪的供弹方式和九六式机枪不同,它所使用的不是三十发子弹为一组的*,而是一次只能装备五发子弹的弹板,而位于枪身左侧的漏斗式弹仓内最多可容纳六只这样的弹板。如此一来,歪把子机枪每次的供弹数量虽然和其他机枪相同,但其供弹方式及步骤却要繁琐和麻烦许多,而这位老练的机枪手却有着他自己的一套供弹风格。在射击的过程中,他会首先采用点射的方式来减少子弹的消耗量,然后在打光十五发子弹后暂停射击,再由副射手取出弹仓内打空的三只弹板,继而将新弹板压进弹仓后即可恢复射击,整个过程用时不过十秒。其主副射手配合之默契令人叹为观止,若没有经历过长期的训练及合作,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

    战斗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倒在这两名机枪主射手枪口下的八路军战士就超过了四十人,新的伤亡仍在不断地增加,独立团一营明显处于劣势……

    其中一营二连的老班长由得贵在往自己的枪膛里压子弹时,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余光内竟出现了半个白花花的屁股瓣。定睛一瞧后不仅傻了眼,那半个屁股瓣的主人竟是他手下的一个名叫喜娃的小战士。

    “咳我说,你小子演的这是哪一出?你打个仗还要露半个腚出来,你是恶心鬼子还是恶心我老头子?赶紧,把裤子提上,咱们二班不兴这个。再说嘞,你小子那活儿是用来生儿育女的,不是拿来臊小鬼子的,别弄混了,听我的,把裤子拽上去,听到没有你?”

    “班长,这也不是我把它脱下来的,就刚才我旁边落了一发鬼子的炮弹,那炸起来的土差点儿没把我活埋了。我起来之后这裤子也不知道咋回事,就跟那断了线的风筝似的,说嘛也提不起来啦。要不是这,谁愿意露个腚出来现眼?”喜娃委屈地说道。

    “鬼崽娃子,瞧你那鬼样吧,还断了线的风筝?你那是纽扣崩掉咧。我要是眼神没偏的话,你这裤子八成是从哪个鬼子兵上扒下来的吧?被我说中了吧?鬼崽娃子,我给你们都讲了多少次咧?他鬼子的裤子不是啥好东西,你们就是不信,非说咱八路军的裤子掉灰,没有鬼子的穿着舒服。嗯,是舒服,舒服得连裤子都提不上咧,直接崩弦儿咧。”

    “这、你这也不好怪我嘛,这死人脱活人穿的,一直就是这么个道理嘛。再说咯,咱扒的又不是自己人的衣服,他既然是鬼子,还稀得穿衣服?赤条条地走就好了嘛。老班长,你行行好,想想办法,是不是能从哪儿找个麻绳过来把我这裤子给扎上,我又不好一直像这样露下去嘛……”

    “行嘞行嘞,等过会儿枪炮声停了,我摸到前面去帮你看看吧。实在不行就再从鬼子身上扒一条裤子给你,凑活着穿吧,咱这回能不能活着出去还不一定呢……咦,你个鬼崽娃子,你脚上踩的这个鞋是咋弄的?那磨出来这么多血洞咧?得啦得啦,过会儿给你找裤子的时候顺便再给你弄来双新鞋,你别说,鬼子的马裤不咋地,鞋子倒还不错,不是皮鞋就是胶底,比你这千层底穿得可舒坦多啦……”

    随着时间的推移,响彻在敌我阵地上空的枪炮声也越来越稀疏,这并非是双方的士兵抠门儿或节省弹药,而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经过一番统计,一营幸存下来的战士还有大概一百多人,所剩弹药则更是少得可怜,只有不到二十发。照这种比例,就是把子弹揉碎了分成五份也不够装备所有战士的。杨龙菲索性破罐子破摔,心说去他妈的,这子弹再怎么捂着也生不出小的来,打光了散伙,打光了也就省心了!眼瞅着快要到最后的关口了,拼刺刀也是迟早的事儿,还管他妈那么多干嘛?

    相比之下,日军的情况就要好上许多。他们的兵员虽只剩下了不到七十人,但在刚才的战斗中他们也不过才阵亡了四十人不到,而对面一营的伤亡人数则是日军的数倍。这其中除了体力消耗、精力是否充沛及弹药会否充足等客观因素外,还包含着单兵作战能力、武器使用熟练度以及对于阵地战的战斗经验等主观因素。对于独立团来说,客观因素与其说成是用来安慰自己的一剂良药,倒不如说成是用以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双方士兵都坚信,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只会以主观因素的形成而改变,而不会因客观因素的形成而动摇。死于这场战斗的人与其说成是不幸,倒不如说成是自己学艺不精,手艺不过关。而能活下去的人自然不必多说,必然是两军队伍中的精锐成员。

    经统计,日军还剩下两百余弹药平摊下来一人两发都富余,跟对面的杨龙菲部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待枪声彻底平息后,双方随即进入至最后的休整状态。没人知道休息时间是多久,但这起码能留给自己一点儿喘气的工夫。这对于两边的士兵来说,已是莫大的恩惠了。可即便如此,两边阵地中依旧有不少士兵会趁此机会将脑袋探出工事,这样做有两点原因,一是为了防止敌人偷袭,二是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去观察对手的动向,倘若真有那么几个不要命的,正好用手里为数不多的子弹送他们一程。

    令日军士兵没想到的是,对头八路的队伍里还真有一个“不要命”的。经过一番侦察后发现,有一名个头不高,甚至还有些驼背的“老八路”突然从工事内跃出,继而趴在地上面对日军阵地的方向匍匐前进,整个人就如同一条粗长的蟒蛇般在地上蜿蜒爬行。其中一名日军士兵在发现这名“老八路”的行迹后正准备举枪射击,却被一名鬼子曹长给拦住了。他一边将枪口放低一边命令道:“先不要射击,看看这个八路想干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