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皇子校考1

    正文 第四章 皇子校考1 (第1/3页)

    政和殿位于大梁宫最中心的位置,取政通人和之意。是赵奢惊险度过伐燕之败后更改的名字。顺便用此宣告各国,我北赵准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埋头发展内政。经过十年治理,十年生聚。国力暴涨,不负政和殿之名。

    主殿是早朝召开的地方,校考皇子自然不会在此。校考皇子在政和殿左旁的上书房内举行。这上书房的作用和重要性远远超过主殿政和殿。北赵八成的政令都是从上书房发出的。

    此届上书房内置上书房内阁五大臣,辅佐皇帝管理国家大事。如遇关乎国运的大事,则召集六部等各衙门主管共同商议。尚遇见火烧眉毛的急事,如救灾等,往往各部先行处理,比如户部就应该统计由何处调粮,工部如何搬运。礼部怎么救灾。同时呈文于上书房。如调配不当,再由上书房及时更改并追责官员。

    到了早朝只剩下宣布谁人主理,免税几何这些后续事件了。要等到早朝才来讨论,等你有结果了灾民都不知道死了多少!

    实际上早朝所要商议的事情大多都是皇帝在头天已经和重臣们商量好了定下基本步调。所谓的早朝不过是走走过场,看看还有没有新鲜出炉的意见。更多作用是让平时少慕龙颜的低级官员们见上一见。证明你家老大安然无恙,万事有我。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一旦罢免早朝,一两天还好,长时间不召开早朝,难免下面的官员会起别样心思。怎么,咱们的陛下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要不要考虑下站位问题,我看那三皇子就不错。

    人心思乱,朝廷不稳。所以自所谓明君的从不轻易罢免早朝,即使知道早朝的效率让人心凉。当然,个别奇葩不在此列,比如明朝的嘉靖等。

    上书房不算大,一间宫殿分割成了三部分。正中自然是皇帝处理国事的办公桌,一桌几椅简简单单。御桌上还堆着等待皇帝批阅的奏章。显眼的是御桌后面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巨型地图——天下堪舆图。

    左手耳房是上书房内阁五大臣平时办公所在。

    平时五位内阁大臣就在此挑拣奏章,并商议出初步结果,用毛笔注明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