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荀彧的心声

    第358章 荀彧的心声 (第1/3页)

    “父皇当真也有无奈吗?”

    荀彧点了点头:“不仅有,还有很多很多。我看得出,皇上有心想要大改许多沉疴旧制,想要创建更好的江山。然而,想要打破旧制何其难哉。利益一旦大动,必是山河动荡。皇上依旧如履薄冰,走得很是艰辛。”

    如此一说,吕天龙更觉吕布肩上担子沉重。而他的肩膀还太过弱小,根本分担不得。

    朝中文臣武将都是吕布收服的,而不是他的。

    也就是说,他若不拉拢这些权贵,人家甚至完全不会对他忠诚。

    皇位看似高高在上,却同样不好坐。

    “哎!”吕天龙不由一叹:“我明白了,既然我是太子,就不会再耍性子!”

    荀彧微微一笑:“天龙,还记得老师给你讲过的社会制吗?”

    吕天龙点头:“嗯,我都记得。老师讲过原始部落、讲过三皇五帝、讲过君主制、讲过禅让和世袭。”

    荀彧点头:“社会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更替。未来世界会如何,老师不知。但当下的时代,老师却是拥护世袭,这一点你可明白?”

    “老师说过,是为了天下百姓。”

    “是啊,是为了百姓!”荀彧再次叹声:“上到国家君王,下到家族家主之位。无外乎,都是权力更替。在原始古代,禅让或许很好,但在农业时代,世袭却是更好。无外乎,也是一个任贤与任长的问题。”

    荀彧顿了顿:“禅让,便是举贤,让更有贤能之人掌权。贤能者掌权,便可让国家繁荣富强。然而,此法之弊端却是人人都自以为贤能,想要争得权位。那么后续结果会如何,你可知晓?”

    吕天龙想了想:“怕是人人不服,最终只会以战争取胜。胜者王,败者寇。”

    荀彧点头:“不错,正是如此。而一旦打仗,百姓必是民不聊生。况且以前农业和科技如此落后,一旦打仗,就意味着许许多多的人饿死。所以,禅让制就并非是个好制度。而世袭,虽然继承者不一定是贤能圣君,但只要不犯大错,国家也不会倾覆。而这,也正是老师以前拥护汉室,忠心献帝刘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