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7常宁的心思

    0467常宁的心思 (第2/3页)

产管理人员,总而言之,最关键的,是落实安全生产和防汛抗灾的制度化、专业化和专职化。”

    孙正邦点着头说道:“常记,我在全国有关这方面的内部通讯报道中,拜读过您的文章。”

    “是吗?我那是纸谈兵啊。”常宁笑了笑,继续说道,“正邦同志,这个问题我们回去再详细的讨论研究,总之要重视,咱们的老百姓,伤不起啊。”

    因为这次下乡,常宁没让李效仑通知下面,而且具体的线路和停留点,都装在他心里,一路省了不少迎来送往,一直到王家村,才见到大龙乡的干部。

    这是王仁悟的家乡。

    吃过午饭,常宁站在村头的渡口边,久久的凝望着锦川河的对面。

    那是宁家庄,老爷子出生的地方。

    李效仑以为常宁要在这里住一晚,可他却没午休,下令开拨了。

    常宁解释道,咱们做晚辈的,要对历史和前辈心存敬畏,这锦川河两岸的两位老前辈,一生恩怨纠缠不数,连锦川河也说不清道不明,咱一小辈人哪敢驻足窥视呢。

    第一个晚夜宿沙潭乡,乡党委记叫陈茂云,让常宁吃惊的是,不到三十五岁的陈茂云是京城大学的中文糸本科毕业生,是铜山县人,大学前就是沙潭公社党委委员,八二年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回沙潭工作,这一主动,从乡长干到记,很快的又过了五年。

    常宁心里感叹,真是藏龙卧虎,谁说万锦县没有人才啊。

    倒是乡长年维青,是本乡人,五十多岁了,文化不高,直来直去,很快就醉了,被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架了出去。

    饭后来到陈茂云办公室,电灯忽明忽暗,陈茂云解释说,这是附近小水库发的电,电压忽高忽低,照明凑合,电视机就不敢开了。

    常宁拿出一包钱递给陈茂云,“茂云同志,这是五千元钱,是我个人的,其中两千给你们乡政府,另外三千,麻烦你发给全乡的困难家庭,每户十元,一共三百户,但对外不能说是我的钱。”

    陈茂云吃了一惊,不敢接,李效仑笑道:“茂云,常记的外公,是香港范氏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拿着,你不要,就归我县委办了。”

    陈茂云闻言,赶紧接过去塞进抽屉里,笑道:“谢谢常记,我都穷怕了,这是假装客气呢,这世有见钱不要的人吗?”无错不跳字。

    常宁微笑着,坐到陈茂云的办公桌边,“三位,闲着也是闲着,我要出题目了,你们每个人都思考一下,咱们万锦县发展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里,不要长篇大论,每个人写三个键词。”

    李效仑听后,掏出随身的钢笔和笔记本,想了想后便写了起来,他是领教了新记的工作作风的,而且他也看出端倪了,这个娃娃记不是来下乡调研,而是来考察人的。

    孙正邦和陈茂云也找来纸笔写了起来。

    几分钟后,三张纸条都到了常宁手里,李效仑写的是:人才,体制改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