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电影人的节操

    第十五章电影人的节操 (第2/3页)

没有国别,但电影人是有国别的。”

    “谢谢韩董!”江白深深感谢。

    这句感谢不为合作,而是为了韩三平的气节和底线。

    文化产业终究不同于其他产业,这是影响人心坚定信仰的产业。

    其他产业的商人可以追求利益。

    信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但文化商人不同,他们要讲原则,讲底线,讲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文化商人在华夏古代还有另一个称呼,儒商!

    ……

    合约签订,中影的发行部就开始行动了。

    作为国内影视业的龙头老大,中影宣传上自然有一手的。

    尤其是在资金到位后,展现出来的威力,绝对让一般的小公司惊叹。

    首先是地铁媒体,移动巴士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平台上,开始不断播放《斩龙》的预告片。

    在影视圈有句话,哪怕再烂的影片,当你看了他的预告片后,都会产生观看电影的希望。

    由此可见预告片的作用。

    而《斩龙》的预告片,被江白精心剪辑,自然是最能展现影片魅力的片段。

    然后放到这些平台上,第一时间就给观众最强烈的震撼。

    其次是影城、公交站广告平台等平面广告平台。

    很多平面广告平台,并不是有钱就能拿到的,还需要人脉、关系。

    但这些小公司可望不可即的东西,对中影就不算什么,都不用韩三平出面,发行部主任就搞定一切了。

    全国一二线城市的主要平面广告牌,都换成了《斩龙》的巨幅宣传海报。

    最后是网络话题宣传。

    这是最新型的宣传方式,通过引导话题,让网民们对这部电影产生好奇,最终走进电影院。

    未来会有多部电影,因为良好的话题操作,使电影成为爆款。

    比如《至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发行方便是牢牢抓住向青春致敬这个话题,大做文章。

    最终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影院,创造出优异的票房成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