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3)稀客

    第十章(23)稀客 (第3/3页)

台,正是对口的衙门,两人又都是正八品的官职,低头不见抬头见,笔墨嘴皮上的官司不知道打过多少,熟络得不能再熟络,所以说要让方直好看,那就肯定会让方直落颜面。

    乔准是地方官员,又在外州,对卫署的官员人事并不熟悉,听了这话,不由得好奇问道:“怎么,这位方御史并不善坐隐之道?”那这人还敢大言不惭地起如此一个别号?

    孟笔尹仰脸哈哈一声,说:“他善什么坐隐?别人是手谈,他最善的是坐谈。坐下来落十二三子,必然要谈。谁要不许他悔棋,那是要翻脸的,还动不动就胁迫他人,他这个驻燕山御史要听风驰书。”

    乔准知道,“闻风驰书”是高宗年间定立的制度。依照这个制度,朝廷派驻各地的御史可以不需要事实平局,只根据传闻便把各地的情况上报京师,所以才取名“闻风”;而这些呈文也可以根据各地情况,标上“平”、“快”、“火急”或者“万急”,用驿站快马传递,所以才有“驰书”之说。他忍笑摇了摇头。须知“子落无悔真君子”,这个方御史为了悔一步棋,都能使上威胁的手段,看来其人的棋品确实不怎么样。至于其他的……他啧了下舌头,不妄作评价。

    他没有评价,但是脸上的神情却显露无疑。显然,他对御史方伯正的道德品行很是有所怀疑。

    孟笔尹笑起来,说:“老方也就是这点毛病。其实这人别的地方都不错,谨严持重端正不阿,是个难得的好人。”说着又笑。“你一直在端州那边做事,不太知晓卫署这里的情况。燕山三棋士,其实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好。”

    霍士其正端着碗盏喝茶,听他说到什么燕山三棋士,“扑”地一口,把喝下的茶汤全都喷在面前的脚地上。

    乔准疑惑地望了霍士其一眼,问孟笔尹道:“还有这说法?三棋士,请教,除了方大人,还有哪两位?”

    “一个就是我们巡察司的狄栩狄巡察。刚才咱们出衙门时我和你见过的那位;另外一个与你和霍公还是同乡,你也必定熟识一一就是我们燕山卫的提督大将军。”

    乔准更是迷怔。燕山是边卫,自古民风就淳朴好武,文风远说不上炽盛,好棋的人更不能和中原各州相比较,棋技高绝者更是凤毛麟角。至少他就没听说过有谁能称棋士国手。怎么转眼之间就接连出了三个善弈之人?况且孟笔尹刚刚说过,姓方的御史棋品极差,棋技更是臭不可闻……难道那两位也是如此一般?

    “不能说是一般高下。三个人还是不能等同而论。”孟笔尹边笑边说,“凭心而论,这中间方伯正当然最次,谁不让他悔棋他就直言要告谁的刁状。我们狄大人比他好点,不让悔棋就不让你走路。说起来还是督帅的棋品最好,不让悔棋就愤然摔子扬长而去一一反正一局棋没下完就不能算作他输……”

    他说得如此形象,乔准登时笑得打跌。霍士其更是亲眼见到三位“棋屎”大人为一盘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知道多少回,此时回想起当时的种种情形,依旧是不禁莞尔。

    笑过之后,孟笔尹又说:“这次督帅的事,就是方伯正说的。那天是沐休,他晌后小憩起来,棋瘾大作,就去商府想找督帅手谈两局。结果就在府里听到提督府的段副尉告诉包坎包校尉,督帅那天在城外见过那个胡女桑秀,当时还有说有笑,结果一回家,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谁都不给个好脸色,连方伯正也触了一鼻子墙灰……”

    霍士其低下目光,望着地下不算平整的石板。他现在是有点将信将疑了。难道说和尚真起了心思,要讨那个胡女进门?

    孟笔尹还想说一些最近两天里与这事有关的趣闻,忽然有个小吏来找他,说是衙门里有急事,让他赶紧回去。他道了个辞,与那小吏一同急匆匆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