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中秋前夕,心思各异的人家

    第六十四章 中秋前夕,心思各异的人家 (第2/3页)

刘氏,都难以拒绝。

    刘质虽然是个闷头读书的人,但却有着过人的才智,他又不是那些个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自然很清楚苏牧的意图。

    苏家乃商贾之家,苏牧又是出了名的斤斤计较,行事过于务实,没有好处的事情他岂会劳心劳力去做?

    然而在最为艰难的人生低谷,苏牧能够不计前嫌拉扯他一把,就算今后为苏牧鞍前马后言听计从,又有何妨?

    似苏家这等商贾人家,一直想要挤入书香门第的行列,若他刘质他日得以高中,少不得要回报苏家,说得不好听一些,究根归底这也是一笔买卖交易罢了。

    可对于穷困潦倒到了极点的刘质,苏牧仍旧能够从他身上看出价值来,除了交易,难道就没有半点知遇之恩在里面?

    想通了这些,刘质也便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苏牧的帮助,人在落魄之时,需要的并非物质上的照料,反而是信心上的激励,苏牧能够看到他的才华和能力,能够投下本钱在他身上,本身就是对刘质最大的肯定和鼓励,这份恩情又岂是物质和银钱所能比较的?

    他也知道苏牧做出这样的选择,已经犯了众怒,据说这些天已经有数波读书人到苏府去挑衅,苏家老太公也是焦头烂额,本以为苏牧成为第一才子,能够让苏家在文人圈中获取极大的声誉,没想到最终得到的不是推崇而是无尽的质疑和敌意。

    秋闱在即,范文阳已经进入贡院,不再接见任何人,苏瑜也沉寂下来读书,没有传出任何关于他的消息。

    杭州的文人想要挑战苏牧,也只不过是一头热,闹久了也就没意思了,苏府渐渐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这些人终究是不甘心,又找到了刘质,希望能够从他口中套取一些苏牧的不堪之态。

    可惜拜访过后,他们也并没能够从刘质口中得到想要的东西,只觉得刘质迂腐不堪,慢慢地也就安熄了下来。

    心灰意冷的周甫彦据说已经陪着李师师到江宁去了,听说家里的关系终于发了力,在汴京皇城之中谋了个芝麻绿豆一般的官缺,或可扬名汴梁也犹未可知。

    以往有周甫彦在,诸多杭州文人也没了出头之日,如今周甫彦北上,苏牧又深入简出,才子之名也是“名存实亡”,反而让杭州文人们迎来了扬名的春日,文坛反而越发的热闹起来。

    或是少了第一才子的压制,空出了第一才子的名头,诸多文人也是苦心孤诣,佳作频出,居然又营造出了一番新风气来,几位新人也是冒尖而出,让人欣喜。

    转眼到了中秋佳节,这本该是第一才子周甫彦和花魁们最为期盼的日子,而今却物是人非,第一花魁仍旧是虞白芍,而第一才子却已经远走汴京。

    有些气人的是,苏牧将周甫彦第一才子的名头抢了也就算了,自己居然不以文人身份自居,说得不好听,站着茅坑不拉屎算是可恶,拉完了屎还占着茅坑那就更加可恶,而有些人拉完屎还把厕所门给锁上,这就让人怒不可遏了。

    有鉴于此,杭州文人们都想着借由中秋佳节,将“茅坑”的门重新打开,于是他们迎来了一个最热闹的中秋盛会。

    一朝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