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坐镇中军

    第五百四十二章 坐镇中军 (第1/3页)

    人类的认知能力终究是有限的,而且还受到范围的局限,有时还会出现偏差。

    七八个人挤在狭小的房间之中,就会觉得人很多,其实是因为拥挤,可七八个人在足球场上奔跑,就会觉得人少得可怜,因为场地太过空旷。

    在军营里头,一千多人的方阵,就会给人一种极其雄壮的感觉,可放到两军对冲的平原之上,一千多人似乎又不够塞牙缝。

    但人的认知终究有个极限,你站在山顶上,可以饱览山下风光,可以眺望远方,仿佛在睥睨天下,可你终究无法看得更远,更无法看清整个大地的全貌,这就是极限。

    同理,你能感受到一标小队的坚韧,你能感受百人方阵的整齐划一,你能感受千人甚至万人方阵的雄壮,可当你身处七十万大军之中是,这七十万大军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相信一时半会你就无法说得出来了。

    人都喜欢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实则在排兵布阵来说,能够调控的军队规模,直接反映出将领的统兵能力来。

    一名能够统兵十万的绝世大将,综合能力绝对要比只能统领一万士兵的将领要强。

    原因也很显而易见,古时士兵并不一定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士兵个体差异也很大,传令手段比较单一,人数越多,变数也就越多,这支军队指挥起来也就越不能做到如臂使指,这就极其考验一名将领的统筹和率御能力了。

    如果耶律大石还活着,活着萧干能够回来,或许还能够统领这七十万大军。

    可如今的耶律大石,只不过是燕青假扮的,辽国想要将七十万大军的兵权都交给一名兵马大元帅的指挥调拨,显然不太可能。

    纵观历朝历代,能够一人统领七十万大军的,极其罕见,甚至近乎没有,因为君主不会放权,二来古时战争人数上其实都会夸大其词,比如辽国号称七十万,其实也就三四十万可战之兵,加上诸多辅兵民壮奴隶零零总总,满打满算七十万也就是个虚数而已。

    即便如此,漫山遍野浩浩荡荡,旗帜遮天蔽日,人马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头,这样的感觉终究还是让人心头热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下来的。

    当数十万人同时埋锅造饭,或者数十万人同时行军之时,烟尘升腾而起,那才是真正的遮天蔽日!

    对于苏牧和大焱来说,辽金的终极之战,他最渴望看到的结果,自然是辽国分崩离析,而金国则被打残,这样大焱才能够取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辽国输掉这场战争,就变成了苏牧最渴望去做的事情。

    老皇帝将大部分的指挥权都交给了燕青,但燕青心里头却一直发虚。

    他是浪子燕青,为了潜伏在辽国,为了冒充耶律大石,他可以自断一掌,将另一只手掌隐藏起来,伪装无法骑马射箭的废人,他可以变得狠辣无情。

    但他只是出身草莽的浪子,说到统兵作战,实在不是他的强项和长处,否则征伐女真之时,即便耶律余睹临阵反戈,若换了耶律大石本尊在场,辽国也不至于大败而归。

    这样的情况之下,苏牧紧随燕青左右,替他筹谋和指挥大军,就显得极其的必要了。

    他要让辽国输得“情理之中”,让辽国输得“无话可说”,让辽国输得“非战之罪也”,让辽国输了,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