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恶毒的军阀1

    第十章 恶毒的军阀1 (第2/3页)

人以上,并拥有海军的北洋军相抗衡,其军事力量对比,是相当悬殊的,所以唯一的方式就是采取联军政策。

    1920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因政见不合与陈炯明不合,孙中山也是无能为力。

    陈炯明,字竞存,粤系军事将领,1920年8月,率粤军从广西回粤,打败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大一统"的政治纲领不合,两人有着内部矛盾。

    与孙中山的大一统相比,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更受到军阀的欢迎,陈炯明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进军广西,攻占广西全境后,阻挠孙中山到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破坏北伐。

    由于贵州是一个贫瘠、弱小的省份,经济基础薄弱,因而它具有依附性,黔系军阀在其形式和发展过程中,常常要依附邻省如滇系军阀等大势力,刘显成军事对外发展过程中,矛头常指向四川、湖南等比较富庶的地区。

    黔系军阀的鼻祖叫刘显世。刘显世,贵州兴义县人,字如周(如舟),1870年出生于地主家庭。其堂兄刘显潜,字如渊,1865年生,也是黔系军阀的重要首领。

    刘显世的父亲刘官礼,以办团练镇压回民起义受到清廷赏识,先后授游击、同知,后又以功擢升知府,赏戴花翎,控制了一支武装力量,成为盘据兴义的一霸。旧日部下,均为各属大绅,兴义知县遇事非咨请不敢行。地方大小事项,由他一言而决,刘家俨然成为地方小朝廷。

    1902年,广西会党起义军进入贵州,攻陷兴义府城,刘官礼与子刘显世、侄刘显潜乘机扯起团防局大旗,协同清军收复府城,得到清官府嘉奖,刘显世被委为靖边团正营管带,后刘官礼年老多病,刘显世继承了其父的衣钵。

    刘显世比其父亲更加阴险,有“笑面虎”之称,刘氏父子不仅血腥镇压各族人民起义,还肆意兼并土地。

    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刘氏团防局的大门上,上联是:“缙绅诸公,狼公、虎公、饕餮公,公然办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无非借公图私利。”

    下联是:“团防总局,饭局、酒局、洋烟局,局中设局,局内人甘,局外人苦,何日了局庆升平。”这副对联足见兴义人民对刘氏父子的义愤。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贵州巡抚沈瑜庆万分恐慌,急电刘显世速集团防军入省城,协同镇压革命,刘显世即招募队伍,向省城进发。

    但刘显世尚在途中时,贵州同盟会领袖张百麟、贵州立宪派首领任可澄,以及杨昌铭、周培艺、黄泽霖、谭西庚等人,于11月4日逼使沈瑜庆承认贵州独立。

    各派经会议,推举贵州新军第一标教官兼讲武堂堂长及陆军小学堂总办杨荩诚为贵州军官府都督,赵德全为副都督,张百麟为枢密院院长,任可澄为副院长,周培艺为秘书长兼行政总长。

    但是,革命党人张百麟等人掌握政权以后,未能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