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祭祀坑

    第二十六章 祭祀坑 (第1/3页)

    关于蜀国历史最著名的诗句是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商周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战国时期,蜀国向北保有汉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东据有嘉陵江以东地区,成为中国西南的大国。

    黄帝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妃,生下一男婴。男婴长大后是"目纵"(即双瞳),居岷山下的石穴里。他善于养蚕,因"教民蚕桑"有功,而被部人称作"蚕丛"。后成为蜀地的首领。

    有蜀侯蚕丛,其纵目,是蜀人的先王。

    公元前1613年,商朝君王祖甲执政后期,蚕丛氏部落不屈服商朝人的控制,领导部族奋起反抗,结果弱不胜强,战死岷山,部人四处逃散,他们的一支,"从茂汶盆地的东面翻过与岷山相连的玉垒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的西北沿",志在伺机重新抗争。

    商王廪辛继位初,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促使廪辛决定用兵平定西戎。

    商王廪辛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打散了蚕丛氏部落,蚕丛氏首领被射杀。

    蚕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他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伟大的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

    “等等,你不是说这是水西家族的家族陵墓吗?现在怎么又是古蜀国蚕丛的了”,老胡突然听见冷冰艳这样说,两者之间的转换太快了,快的让他难以接受,这个墓是水西家族的还是古蜀国的,老胡现在都分不清。

    “水西家族的历史记录是在三国时期,但是古蜀国却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出现了,也许水西家族当年古蜀国分裂后,迁移到贵州的一个系列,最后发展成为雄聚贵州的一个家族,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里面的一切会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走,往里面看看,说不定有新的发现”不仅是老胡,现在所有人都不知道这究竟是谁的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果然他们走到石龟的后面,发现还有往上走的阶梯,走上阶梯,又是一道石门将他们挡在门外。

    不过在是门上,有青铜纵目人面像出现在石门上,青铜人面像的眼球向前凸出于眼眶十几厘米,鼻梁上还铸有一条龙。

    “这是鱼凫,古蜀国的第二代的蜀王,蚕丛后的第二个蜀王,鹰目光敏锐,足爪有力,御风而行,古蜀先民对他们充满了幻想和仰慕,是我国古代敬鸟最甚的民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