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民心1

    第751章 民心1 (第1/3页)

    徐世杨对周史案的裁决,让很多人感到十分不解。

    按理来说,这样涉嫌诽谤皇家的行为,就算不入刑,应该也不至于还能得到皇太子亲自作序这样的支持才对。

    这绝对算得上对庄家的赞扬了。

    当然,这决定,让那些旧文人也觉得,徐世杨这个人虽然嗜杀好斗,野心勃勃,但这气量确实够大度。

    若是再仔细想想,就会有人发现,徐世杨这种大度其实只对汉人,对其他民族他可是从来不会手下留情。

    而徐世杨那个“对汉人少杀少判,宽大处理”的论罪基调传出来后,市面上对他的评价开始逐渐变得混沌不清起来。

    在以往的几年,特别是帝国吞并大周统一天下之后,对徐世杨评价最高的是老百姓,因为他们终于过上了平稳的生活,再也不用担心朝廷为了满足鞑子的岁币而根括百姓的财产,再也不用担心外敌入侵到自己家乡烧杀抢掠。

    甚至连占山为王的强盗匪徒也变得少了很多——民兵的火枪可不是吃素的。

    甚至连行会,都因为各路大侠的覆灭而不存在了。

    帝国银行的贷款利息很低,而且没有利滚利,还可以分期偿还,这方面同样没有问题。

    把这些欠债都还上,老百姓在一年辛苦耕作之余,就可以安心享受自己缴纳税款之后所有余粮了。

    可以留着自己吃,有更多余粮当然也可以拿去卖给新朝廷,官府每年会直接派人到田间地头按统一价格收购粮食,这可比地主老财的粮店收粮价格公道多了,而且还能节省运费。

    若是遭了灾或者因为别的原因欠收,从国营商店买粮价格也很低,有些缺粮的地方,甚至买粮价格比卖粮价格还低不少,很多人宁愿把手头上所有粮食卖给国家,然后再买粮来吃。

    据说这是因为帝国有海量廉价的安南米和辽东米的缘故。

    当然,具体原因远比这个复杂,只是老百姓不需要知道也不想知道“平抑物价”、“统购统销”之类的政策意义,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