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 黄敬寺神僧遇险,牛头山世子下山

    正文 第一回 黄敬寺神僧遇险,牛头山世子下山 (第3/3页)

智手掌虚空连拍,眼前的水珠,化作一道道剑气破空疾驰,粗犷无比,四周青砖瓦墙触者,立时化为粉霁。

    多罗叶指。

    广智手中无剑,却以元气催动雨珠化作无数飞剑,已然是金刚境的存在。

    矮个子离着房门最近,他冷哼一声,就地翻滚,躲开那一道道凌厉的剑气。

    饶是矮个子动作迅速,这多罗叶指化作的剑气,一分数道,他已避无可避。

    矮个子双手撑地,蹲伏在地,如龟鳖一般,伸出长长的脖子,吞吐元气,那罡霸剑气在他身上竟然硬生生弹开,将一旁的青砖墙砸塌。

    圣魔蟾蜍功。

    广智心头一禀,却不再迟疑,他知道今夜自己有伤在身,再不痛下杀手,恐怕三人同时出手,自己难敌。

    既然有了除魔卫道的念头,再无停手,右手捏拳,祭出一印,正是大罗金刚自在法印,眼看着天空中金光四射,映得四周金光闪闪,一轮金刚般若腾空而起。

    忽然广智哎呦一声,空中缔结的金刚印荡然无存。

    他表情痛苦,苦笑道“魔教中人,果然个个阴险狡诈”。

    广智翻动宽大的袍袖,一条小虫蠕动,身上七道彩色花纹,美丽动人。

    七彩卵离螋。

    原来三人事先料到广智早有防备,将这毒虫,放入小沙弥尸体中,广智佛心大善,势必会接住小沙弥尸体,这卵离螋就转入他体内,已然中毒。

    广智暗自叹道“师兄来信,果然猜的不错,这毒虫原本在魔教灭教时,早已尽数毁去,没想到世间竟然还有如此阴毒之物”。

    身中七彩卵离螋,必然会七天,全身溃烂,血崩而死,当年无数正道中人均死于这种毒虫之下,无药可解。

    他受伤之后,神情激愤,仰头长啸,震彻四野。

    “魔头,今日老衲就与你们同归于尽,免得你们再祸害人间”,他伸手点住几处大穴,阻止毒气攻心。

    盘膝而起,从袍袖中取出一块珍珠大小,通体圆润半透明的玉柱,流光溢彩。

    只见玉柱上光华四射,上面无数密密麻麻的金色梵文,在不停的旋转,金光闪闪。

    “无字心经”,三人异口同声喊道。

    广智催动元气推动玉柱,玉柱滴溜溜的旋转,数道光幕从柱中激射而出,笼罩在他身前。

    光幕所到之处,草木万物立时化为灰烬,如火焰般炙热。

    矮个子显然吃过这东西苦头,纵身跃起,惊恐的向后倒退,“老大,小心,这老秃驴狠毒无比”。

    “呸,老秃驴,难不成你动了凡心,想跟我做一对鬼夫妻?”,那始终未出手的柔弱女子,咯咯笑道。

    她不慌不忙挥动玉手,紫檀匣开处,无数银针飞出,抵住光幕不停旋转,广智身躯抖动,似乎这无数银针在刺穿他的身躯。

    九天灵关针。

    广智以元神催动无字心经,自成一体。

    此时,他感觉银针传来阵阵煞气,冰冷透体。

    他大呵一声,“妖女,休得猖狂”,嘴唇一热,一股热血涌出,他催动佛家真言,光幕再次发出耀眼的光芒。

    高个子睥睨双目,始终一言未发。

    此时他伸手从怀中掏出一根黑色木棍,有三寸来长,通体幽黑,不知是什么材质所作,竟是魔教的圣物韦陀刀。

    这韦陀刀乃至阴至寒之物,嗜血无数,能驾驭此物者恐怕世间不超过一双手的数目。

    广智苦苦力撑,闭眼,暗自叹道,“魔教几个魔头都来了,恐怕今日老衲命绝于此了”。

    他稍微一分神,那光幕嗤嗤作响,竟然被九天灵官针穿出一个个细小的裂痕,广智心神摇曳,一口黑血喷出,显然毒血已攻入心脉之中,命不久矣。

    韦陀刀出鞘,如一尊黑煞老妖,黑气弥漫四周,斩向光幕。

    轰然一声巨响,如晴天霹雳,两人均是身形一颤。

    广智袍袖舞动,手中佛珠祭出,那枚玉柱瞬间释放出无数金光,一道道金色符箓,从三人身前穿过,三人侧身避过,忽然哎呦一声,三人同时跪在地上。

    原来佛珠回转,显然三人未料到这怪招,已经打中身后大椎要穴。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今日老衲就大开杀戒”,说完,广智双手合十缔结佛印,那玉柱隐隐发出耀眼光芒,笼罩在三人头顶。

    眼看那炽热的玉柱光幕扫过,忽然关三娘轻声哀叹,似有无尽哀怨,其中似有无数冤魂诘责佛祖,耳畔竟是哭声、喊声不绝,犹如打开了十八层地狱,释放出无数冤鬼魂魄。

    广智睁开佛眼,望去,关三娘怀中瓷娃娃,突然变得冰冷异常,隐隐青光透出,那九天灵官无数银针首尾相连,化作一条冰蛇,钻入广智缔结的炙热佛印中。

    砰然巨响,佛印碎裂。

    广智低头看去,一道黑气冲天,三人已然不知所踪。

    广智心中暗自感叹“可惜、可惜,除魔不尽将来恐怕江湖再无安宁”,他佛心深厚,双手合十诵念“阿弥陀佛”,自知难以追上,也不再去想,起身缓步望莽苍深山而去,与江州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不知往何处去。

    “未知生,焉知死”。

    牛头山僻静处,青砖白瓦屋檐下,一颗鹅蛋大的夜明珠下,白衣少年嘟囔着儒圣的古训,手中拿着《勤求》看的津津有味。

    门外一位小道士,约莫十一、二岁模样,白皙的面庞,一身青衣道袍略显大了些,趴在窗沿上偷窥少年手中书籍,远处一头青牛悠然自得吃草,也看的浑然不觉。

    忽然他感觉身后被什么东西蹭了一下,头也未回,轻声道“牛儿别闹,一边吃草去”,顺口骂道“你这畜生,放着青草不啃,蹭什么蹭,你也认得这晦涩天书?”。

    “好看吗?”

    “恩”,小道士随口应了一声,嗡的一下头大了,随即恭敬念道“玄寂虚静者,神明之本也;阴阳柔刚者,二仪之本也”,转过身来,笑嘻嘻的看着身后的老道士。

    老道士相貌堂堂,头戴莲花冠,留着一把飘逸的白虬须,神采奕奕,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掌教师兄”,小道士恭敬的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