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宋:扬帆起航 第五章 枪与军事改革

    澳宋:扬帆起航 第五章 枪与军事改革 (第1/3页)

    “呜!”

    随着汽笛声响起,蒸汽车头喷涌出仿若夏季的北海湾市常见的乌云一般的浓烟,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将温水加热到沸腾,翻滚的蒸汽推动着齿轮和杠杆高速转动起来,带动钢铁车轮缓缓前行。

    我和江小白坐的是靠窗的上等座,他的管家则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上看报纸。

    长安距离章平市有三百多公里,“乙”级列车大概要跑四个小时出头。(注1)

    江小白把窗户关的小了一些,防止吹进了的风把我挂在钩子上的帽子吹跑。现在盘踞在长安城上空的乌云已经化为大雨,噼里啪啦地打在铁皮车厢上,发出令人久听欲睡的声音。

    江小白示意我靠近他,以便我在雨声中听清楚他说什么。

    “你的毕业论文是不是写的和线膛枪有关?”他问。

    我点点头道:“对,题目是《关于在数年内推广线膛枪的作用及线膛枪的战术的讨论》,当时发表在校刊上。”

    江小白微笑着从管家手中接过一本杂志,翻开后递给我:“你看,这是最新一期的《轻步兵》,上面已经宣布要逐步换装共和1628型线膛枪了。”

    我接过来快速浏览一遍,耸耸肩:“上面要现在海峡殖民地和群岛殖民地全面换装,然后是本土。要轮到我们的中国总督区,那没准已经是本世纪四十年代或者五十年代的事情了。”

    “但是为什么要在赤道殖民地先换装?打那些未开化的土人还要用线膛枪的?”

    我解释道:“因为海峡和群岛两个殖民地被统治已久,上面的成建制的反抗势力早就在上个世纪被清理干净了,还在顽抗的都是一些热带丛林里的土著和游击队,打他们第一是发动大军去围剿效率很低,军费又贵,算起来不值得,第二就是他们所在的地形不适合使用线列步兵。”

    “你看最近几期的报纸,上面关于殖民地国民购买枪支的补贴又提升了,这大概是鼓励移民们自费购买线膛枪,以自卫队的形式去清缴土人。”

    江小白点点头,又问道:“那以后的战术也要变了?”

    “那是自然。”我笑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不也见过线膛枪吗,那时候用扩张弹的有效射程都有400米以上,现在的共和1628步枪估计能打五百米。”

    “要是用能打一里远的步枪,还拖到互相能看清楚对方面孔的30米再开枪,这样的军官要被送上军事法庭的。”

    “在我的论文里我就提出,在线膛枪被广泛装备给陆军士兵后,士兵们的第一次齐射距离应当在200-250米(注2)。在这个距离上,士兵们在静止状态时的首次射击命中率是最高的。而在第一轮齐射后,士兵应当立即转入自由射击状态,装填好子弹后即自主寻找目标射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