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宋:扬帆起航 第八章 回归

    澳宋:扬帆起航 第八章 回归 (第1/3页)

    西元1629年2月27日,经过数日的火车旅途,我们终于抵达了位于澳洲北部半岛上的北海湾市。

    我跳下火车,接过江小白的行礼,狠狠伸了个懒腰。这几天里我们穿越了整条东海岸,坐火车坐到浑身酸软。

    江小白下来以后,深深地吸了一口仿佛带着咸味的空气:“就是这个海风,几年没来过了。”

    我耸耸肩,火车站离海边有四五公里,我才闻不出什么海的味道。

    北海湾市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城市。事实上,在当初建立它的时候,先辈的设计师们就准备将它打造成北海沿岸的军事城市,只是后来承平日久,这种战争气息过于浓重的打算被议会否决了。

    现在我们去北海湾市,还能在城市西部看到绵延十几公里的海岸防御工事,当然现在它们大部分被废弃,少数幸运的设施被卖给了商人们,建成了海边的酒吧和旅馆。

    不过说起来,我们那时候的军校生还会去一些保留完好的工事里学习土木工程。听说现在已经不用了,因为火炮的发展使那些几百年前的工事失去了参考价值。

    我和江小白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三年多,对它有着不亚于故乡的感情。

    坐在前往军区的公共马车上时,我和江小白都在看着窗口,回忆着当时的青春时光。

    过去略有些破旧的城市环路被修缮一新,坑坑洼洼如月球表面的道路被重新铺上了石子路,市政府还投入资金使用了大量的水泥,看上去倒是有些像长安的道路。

    至于公共的照明设备,那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了,只有主干道安装了充足的路灯,支路和街巷上还是主要依靠居民窗户里发出的光线和居民楼门前强制安装的街灯照明。

    军区在城市的北部,沿着深入陆地的青年河建立。

    我们来到军区的门口时,正是新的一批完成适应性训练的新兵准备迎来分配的时候。

    往日有些空荡的军营门前站着数千名新兵,全部身着整洁的灰色军装。此时的北海湾不比阴雨连绵的长安,接近赤道的夏季阳光晒得吓人,我和江小白换上一身短袖短裤都热到汗水打湿了帽子,路面散射的阳光刺激得眼睛有些不适。

    但穿着严整军服的新兵们却在炽热的阳光下一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