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上班•破窗效应

    第四十三章:上班•破窗效应 (第1/3页)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

    “灵魂是意志、精神、心灵的体现。”

    “所以,灵魂是不可见的。”

    狄塞尔审视一下这两句,再度提笔。

    “广义来说,灵魂是一种由灵子构成的、超自然的物质;狭义来说,灵魂是智慧生物才能孕育的、包含精神烙印的、有个人特色的精神体。究其本质,众生灵魂并无不同,但每一个个体独特生活经历会造就不同的精神烙印,形成不同的灵魂。”

    “生灵终有死亡,死者崩溃的肉体无法继续承载精神烙印,灵魂便会消散。死灵生物与之相反,是灵魂之火消散,才无法承载精神烙印。”

    “消散是指灵魂分解为灵子这一不可逆的过程。灵子是构成灵魂的最基础粒子,目前学界以灵子总量来衡量灵魂的强度,计量名称为灵魂值。”

    写到这儿,狄塞尔苦笑:“写得有点乱啊,果然我不适合提笔杆子。算了,将想写的东西都写出来吧,等布瑞恩回来了再请他帮忙整理。”

    灵魂是不可见的……

    “在特定条件(如【灵魂之眼】)下,灵魂是可见的。”

    “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灵魂会燃烧,形成灵魂之火。灵魂之火是灵魂迅速转变为燃烧产物的过程中出现的可见光的物理表现形式。灵魂燃烧是超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物理现象,这过程中灵子会以激发态转化为灵魂能,而灵魂能以波长的形式发散。灵魂在燃烧中不断消散,当灵魂之火熄灭,便说明残余灵子已不足以支持再一次燃烧。灵魂之火的消散虽不可逆,但理论上可以通过不断添加灵子来保持灵魂永恒,比如说在死灵乐园中,富含大量灵子的环境可对灵魂之火进行即时补充。”

    “灵魂燃烧的因素一般为强烈的精神烙印对灵魂进行刺激。死者临终前强烈的意愿、求生欲望汇聚成怨念,将本应消散的灵魂点燃。在初次点燃的过程中,死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