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128.高手过招,给小男孩磨刀

    第125章 128.高手过招,给小男孩磨刀 (第2/3页)

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 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算法统宗》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全书共17卷,有595个应用题,多数问题摘自其他算书,但所有计算都改用珠算。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书末附录“算经源流”记载了宋元以来的51种数学书名,其中大部分已失传,这个附录便成了宝贵的数学史料。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用又简单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当普及,并且出版了不少有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鹿信是最先计算完成的,由于林夕提供的公式,本身十分简单,而且里面加减乘除法并不困难,所以大家耗时并不长,而且由于进位和四舍五入的缘故,各人计算上差异还是有的,不过等到第三个人计算出来,与林夕的差别不到百斤,这就很明显,铜铁大匠刘子明此前一定是在哪里计算错误了。

    铜铁大匠刘子明脸色一阵黑一阵红一阵紫,青筋都暴露出来了,汗如雨下,也许计算到了第三遍,数字此次有所不同,但是误差也与林夕的最大也不超过2百斤。

    铜铁大匠刘子明呆朦朦泪如雨下,扑通就跪倒:“今上,小人,小人,计算时,误算一位,而至于结果相差百倍,若非上人慧眼如炬,找出差错,实在是,罪莫大焉,请今上责罚!”

    鹿信也连忙跪下:“今上,铜铁大匠刘子明为人高洁自傲,从不对人假以颜色,实乃是忠贞之士,手里的活计,从来精益求精,相来是今上新法,上不熟练,恳请今上饶恕铜铁大匠刘子明,我们愿意一体承担责任,他没有验算,我也没有审核!今上,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请今上宽恕则个。”

    清虚教宗说:“今上,还好只是在讨论之中,并没有造成重大错误和影响,不如今后立下规矩,防微杜渐,如今还是制造战器要紧呐。”

    涂熙才说:“今上,这个,我的意见与清虚教宗相同,铜铁大匠刘子明固然有妄自尊大之嫌,若非今上坚持,十万斤的耗铜,我们自然都会偃旗息鼓,不过,鹿信计算的时候,并没有错漏,可见他们并不是诚心构陷。不弱这次暂且寄下......”

    林夕叹一口气:“好吧,你们需要知道,将士们的性命,都在我们的手里,他们在前先拼命,我们在后面有我们的命要拼,这次没有造成重大责任,铜铁大匠刘子明记一次处分,你们要通报工程院,不是要批人,而是要改进流程和制度,让要大家愿意尝试,尝试就是摸索,必然有方向不明的状况,这就需要试错,有试错的,就可能有试对的。

    试错了,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