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金县 第二十四章 金县总兵〈一〉

    第二卷 金县 第二十四章 金县总兵〈一〉 (第1/3页)

    长毛兵远离衢州城的次日,三千绿营援军至,领兵是一都司。军威浩荡,口口声声‘清剿长毛余孽’,太明白不过,分战功的来了,长毛已无影无踪,还剿毛孽?有本事追上去呀?

    前些时城内混乱,奸细乘机煽动,官衙、官库,还有员外、大户,损失巨大,唐大卫责无旁贷,文官、御史参本激烈,意料中的事,逼退长毛也有功,功在众志成城,辩无可辩,也不出乎意料。

    唐参将气闷,自己得罪一众官僚太甚,知道功过难平衡,这功自己可以不要!不过,不能没了义勇团的首功,虽说金县勇字营,临阵脱逃,但这是两回事,金县勇字营与义勇团虽是从属,压根就没尿在一个壶里,有功不能不奖。

    开战伊始,义勇团断粮道,炸敌营,砸锅、烧粮草,又在关键时刻坚守西门,转战南门,生生挡住长毛的万人攻击,你来试试?

    一众幕僚反复斟酌,这武能竟好说,白丁一个,加任外委把总,非千恩万谢不可。这张应泉不好办,原来套在他身上的把总职就是错误,人家有从六品文官的帽子,至少相当于安抚使、招讨使这类武职,比他们议事幕僚的官都大,提拔人家,不就成了笑话?不知是那个糊涂上官办的烂事,这不是让下官为难吗?都司心思一动,出了个歪点子。

    “不如这样,这张大人编练乡勇有方,报上差,委一金县团练总兵怎样?”

    “好办法!无冕之官,面子十足,谅他无话可说。”一众幕僚赞不绝口。

    总兵本无职别,可大可小,根据情况编组,文武官职都可担任,无品级限制,湘团练总兵是曾大帅,人家还挂兵部侍郎衔,你能比?专为县设总兵,非战时还真少见,你想,所谓总兵职在统御多路人马,金县一塌括子就一支练勇,还总个屁?

    好在官职上的事,张应泉根本没感觉。武能竟早年就是外委千总,现在隐藏经历重头再来,把不把总没上心,无所谓的事,不离开义勇团是行。

    其余就是银钱奖励,凡战必奖罚分明,褒奖是应尽之责,阳光雨露均沾。木托上码成小山,红布盖着,两兵勇抬着费力,厚赏将士,许是不少钱财,掀开一看,张应泉撇嘴。

    “纯粹是一堆废铜烂铁,熔掉后,只够造把枪。”

    不过山镇义勇团算是出了名,上上下下,包括兵部都知道有这一号善战兵勇,巡抚黄大人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前出苏皖打长毛,听闻义勇团善战,差人询问。

    “怎么才五十多人?”算了!留下名言为证。

    “蚊子是肉不假!但不够塞牙缝也是真!”

    山镇继续招收义勇团员,这次名正言顺,张大掌柜是总兵,手下没千儿八百人,如何能撑起场面?

    这次一口气招一百六十人,把义勇团扩充到三百人,条件不变,不可靠不要,身体不好不要,知书达理优先,三个月集训后见真章,反正宁缺毋滥,你还别说,如今义勇团名声在外,待遇又好到让人眼馋,山里山外,后生精英们,趋之若鹜。

    去金县设总兵衙,是议程上的事,张应泉道:“看不看得上,是你的事;当不当得真,是我的事。”

    张应泉基本在幕后,武能竟官场经验十足,让他去发挥,说好了,闯下纰漏回山镇,再不济去吼六处躲躲,左右保证安全,武把总吃了定心丸,行事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