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通榆县

    第四百一十五章 通榆县 (第2/3页)

要一个死人作甚,这件事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寻死不是大丈夫所为,你今后的每一项决定,都关乎着建造的成败,你只能活着,只有活着才能不负朝廷不负本王的期望。”

    这一番话,让东门觉得如沐春风,现在的他觉得齐国就是全天下最好的国家,而这个国家能有杨浩这般开明的君主,齐国定能更加强盛下去。

    也许此时的东门是整个大齐对朝廷最为忠诚的人,即便是以命保护这个国家,他也在所不惜。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杨浩一心想要成为千古一帝,对待自己臣子,很少用自己的身份来作威作福,对待像东门这样一心为国的臣子,杨浩很不得让自己的权利更小一些。

    只要齐国多一些这样的人。

    他只觉得,这是老天在帮自己。

    在这个蛮荒矇昧的时代,涌现出如此多惊才绝艳的人才,自己也许真的在临死之前,实现自己称帝的愿望。

    皇帝和大王,虽然都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

    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这个时间可以有很多个大王,任何的势力首领都可以自称大王。

    但是皇帝却是这世界上唯一的,只有实力强大的一定的程度,才可以使用这个称呼。

    若是有人也胆敢称帝,将会遭受无情的打击。

    这一切都建立实力的基础上。

    齐国现在虽然看似强大,但却没有强大到以绝对的实力禁止其余势力称王建国程度。

    在杨浩的设想之中,自己称帝最起码要让齐国的疆域达到能统治的极限。

    登泰山封禅,成为九五至尊,杨浩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也就没白活一回。

    泰山就在长安城的不远处,但是杨浩从来都没有去哪里,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泰山只存在于的听说之中。

    前世是没有机会去,而今生却是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

    勉励了东门一番,让他回去继续将桥梁的建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