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往事

    第四百五十六章 往事 (第2/3页)

识份子崇拜的科技带给人类的力量,倒不如说是对自然之神奇的深深敬畏。

    如今的齐国除了极个别个人之外,总的来说风气极正,这也是齐国朝廷十几年来,不遗余力的宣传洗脑的结果。

    统一民众的思想,让他们以齐人的身份为荣,鼓励用自己的双手改善自己懂得生活。

    甚至连四五岁的幼童,都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官府和民间对于不劳而获的人是鄙夷的,在齐人的道德观念中,这种人与小偷无异。

    在大齐律法中,有一条很特殊的法律,其名曰懒惰法。

    此法规定,对于那些身体健全,却不从事劳动的成年的人,经查实之后,将会被当地官府收监进行劳动再教育。

    你懒么?那很好,进了号子里,抽上几鞭子,扔到工地上干几个月苦力,出来之后,这些人就会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妙。

    这项律法看似有些不进人情,但杨浩觉得这是必须的。

    目前的齐国还没有到高枕无忧的程度,大齐看似强大,但也不排除有覆灭的风险,敌人总是凶残的,说不准什么时候,趁自己不被就会给自己捅上一刀。

    居安思危这四个字,时刻存在于杨浩的脑海之中。

    北方的杂乱的草原蛮夷,还没有变成能歌善舞的民族,西方的未知的文明对着自己虎视眈眈。

    敌人还未消亡,自己子民必须要行动起来,他们不动,自己就推着他们动。

    无论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每年评选的劳动模范,都在鼓励着大齐百姓为齐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同时也让他们明白,朝廷逼着他们劳动,并不是他杨浩在王宫中弄什么酒池肉林白日宣淫,而是通过这些劳动模范,告诉他们朝廷给每一个人机会,在齐国只要勤劳就可以过上让人羡慕的生活。

    无论是从社会地位,还是物质条件,每个人都有相对平等的机会。

    杨浩无法做到决定的平等,当然这种绝对的平等只存在理论层面。

    随着齐国的国力一天天的增强,百姓们也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生活的改变。

    年幼的孩子获取无法体会到这种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