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临近侦查

    第十章 临近侦查 (第1/3页)

    静谧的宇宙,永不褪去的黑色。在这片黑暗的星空中,一艘小艇缓缓航行,如叶落大海,淹没在白色的浪花中,无法分辨出任何细节。小艇面对着一颗行星,那幽幽的蓝光幻化出一轮圆盘,朦朦胧胧地牵扯着金色的丝絮,带着一抹淡红色,不断变大。

    由于只能采用电磁推动系统,巡逻艇最多加速到200公里/s,这样的速度放在地球上,可以在200秒左右绕赤道一圈,简直是风驰电掣。然而放在宇宙中,却如蚂蚁般慢,巡逻艇大约需要三个小时才能爬到目的地。

    这艘飞船外形和谐,没有明显的尾喷管,发动机较隐蔽。其身体协调,武器系统采用升降式、折叠式或鱼鳞结构,整体呈流线型,极具艺术美,似乎能更好得与黑暗的宇宙融为一体。

    三个小时与137亿年相比,也仅仅是一眨眼的功夫,在侦查组人员的监控之下,它缓缓进入该星球的静止轨道。

    这里确实够拥挤的了,大量的卫星把这里塞满。甚至可以看到几个太空港,如此庞大的身躯横亘在轨道上,速度却丝毫不慢。

    “最后三秒调整姿态。”

    “3”

    “2”

    “1”

    “921514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巡逻艇中没人吭一声,这只是任务的第一步,但起码证明了光学隐形系统的卓越性能。

    “准备发射纳米导/弹。”汉斯在量子频道中发布命令。

    “是!”

    “各发射单位准备就绪。”

    “发射!”

    巡逻艇外表上的“鳞片”迅速地翻动,出现了许多极小的小孔,导/弹在粒子加速器的作用下,如电光石火般窜出,奔向远处的卫星与太空港。

    这种导/弹型号为M-22-09/1,其长度甚至不到100纳米,战斗部装载的是数枚2纳米大小的芯片。推进系统主要为一台极小型的粒子微调器,主要起对预定轨道进行适当调整的作用。由于纳米导/弹讲究大规模覆盖而不是精准度,该导/弹采取惯性制导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