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九十九章 找个向导

    正文 第一百九十九章 找个向导 (第2/3页)

他们是哈马斯的人,那个尸体应该是给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被哈马斯发现枪决了,正在游街。”

    李亚新把声音压得很低,好像是怕被外面的哈马斯听到,说道:“哈马斯看上去像是努力给我们打通出口,但是却对那些有机会去往以色列的人严加监控。根据巴勒斯坦法律,处决令需要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签署,但他们可不管这些。”

    杜威眉头微微挑起,果然是战乱之地,生命如同草芥。

    他提笔将这些内容记录了下来。

    杜威的举动引起了李亚新的兴趣,问道:“杜先生,您是记者吗?”

    “不,我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生,正在做一项关于巴以和平方面的课题,所以来这里进行下调研。”杜威解释道。

    “这么巧!”李亚新惊喜地叫道。

    杜威心里却是格楞一下,这位杀害咋的该不会也是多伦多大学的学生吧?

    加沙虽然被以色列封锁,但仍然有不少人得以去国外读书,李亚新在多伦多大学读书也并非不可能。

    杜威不动声色地抬起头,问道:“怎么,你也是多伦多大学的学生?”

    “杜先生高抬我了,我可没有本事去多伦多大学念书,我的女朋友是那里的,也是国际关系学院的,叫做李思琦,您认识吗?”李亚新问道。

    “国际关系学院有很多学生,我又经常出国调研,所以并不认识她。听她的名字,应该是华夏人吧?”杜威问道。

    “对,她说她是华夏台岛人。”李亚新回道。

    “哦,她是这么说的,华夏台岛人?”杜威问道。

    “是啊,她就是这么说的。”李亚新开始还觉得有此纳闷,突然想起了华夏和台岛的关系,笑道:“思琦和其他的台岛人不一样,她很拥护统一,无论到哪里都带着台岛居民证,她说只有华夏大使馆才会帮助她。”

    台岛还未回归,很多台岛人都以独立国家而自居,而李亚新的这个叫李思琦的女朋友,却在前面加上华夏两个字,让杜威对这个尚未谋面的女孩印象大好。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杜威好奇地问道。

    台岛,加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成为恋人的。

    “思琦和杜先生一样,也是来这里做课题调研的。因为她是女孩子嘛,需要有个本地的向导,有个朋友向她介绍了我,我们就这么认识了。”李亚新说道。

    “然后,就相恋了?”杜威打趣道。

    李亚新沉默了下,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其实,她还不是我的女朋友。她没有接受我的告白。”

    原来是暗恋啊。

    这就有点尴尬了,杜威歉意地说道:“真是不好意思。”

    “没关系,思琦也没有拒绝。她只是说,不可能留在加沙,她的爸爸妈妈也不会同意。如果我能离开这里的话,那么她就会答应我。结果您也看到了,以色列人不让我离开,这已经是我第七次请求离境了。但是我不会放弃,我一定会离开加沙,和思琦在一起!”

    李亚新的眼中闪耀着自信的光彩,刚才在出关口岸的沮丧全然不见了。

    “杜先生,你知道吗?我的华夏名字就是思琦给我取的,她说华夏人结婚之后都要姓一个姓,所以要我姓李,亚新的意思呢,就是亚洲的新生,她希望我能够脱离加沙这个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说起女朋友,李亚新就打开了话匣子,向杜威讲述起他们的往事。

    杜威没有见过李思琦,也无从判断她那句话是婉拒还是真心,但是看到斗志满满的李亚新,他倒是有些相信是后者。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伟大的爱情,并不是所有人的爱情观都是金钱至上,总有那些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的人,比如楚楚,比如宋雨,比如这个未曾谋面的台岛女孩李思琦。

    在李亚新甜蜜的回忆中,出租车终于到了他的家,李亚新将杜威请到了家里。

    打开房门,一个巴勒斯坦妇女还有个小女孩——应该是李亚新的母亲和妹妹,一起迎了过来,紧张地用当地语言向李亚新询问着什么,看到他摇了摇头,脸上失望浮现。

    李亚新又说了几句话,把杜威拉了过来。

    那小女孩看到杜威立刻惊呼一声躲到母亲后面,母亲则用责怪的语气说着李亚新。

    巴勒斯坦所信奉的宗教就是如此,未出嫁的少女要带面纱,即使他们属于相对温和的教派,也不能轻意和陌生男子接触。

    李亚新明显不在乎这些习俗,笑着解释了两句,那母亲脸上立刻高兴起来。

    他这才向杜威介绍道:“杜先生,这是我的妈妈,她不懂英语,希望你能见谅。”

    接着,他又用当地语言把杜威介绍给母亲,李母高兴得直拍手,比划着让杜威坐下,忙着张罗起来,小女孩则躲进房间里去了。

    李亚新请杜威入座,李母拿来水果和奶茶摆在茶几上,用手势示意杜威吃。

    “杜先生,真是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